1835年的月亮沒有什么特別,但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卻讓全歐洲都來注視它。在騙局中,有科學家稱月球存在“智慧生物”,并對智慧生物的的外貌特征進行了詳細的描繪。

一場精心策劃的科學騙局
1834年1月,英國天文學家約翰·赫歇耳赴南非好望角建造了一座天文臺,準備對整個南天星空進行觀測。由于約翰成就卓著的父親威廉·赫歇耳已經(jīng)奠定了赫歇耳家族在歐洲天文學界響當當?shù)拿^,小赫歇耳的這次遠征觀測在當時廣為人知。
1835年8月21日,紐約《太陽報》在第二版上刊登了一條不太起眼的簡訊:天上的發(fā)現(xiàn)———來自愛丁堡的雜志報道———我們剛剛從這座城市一位著名的出版人處得知,小赫歇耳通過一架自制的大型望遠鏡,在好望角獲得了一些非常奇妙的天文發(fā)現(xiàn)。幾天后《太陽報》頭版以連載方式刊登了一篇長文,它的大標題非常醒目:約翰·赫歇耳先生在非洲好望角剛剛獲得偉大的天文發(fā)現(xiàn)。
文章開篇,列出了赫歇耳“顯然是利用基于新原理之上制成的廣角望遠鏡,所獲得的多項有沖擊力的天文學新發(fā)現(xiàn)”。這些驚人的新發(fā)現(xiàn)包括:“從太陽系的每一顆行星上都獲得了非凡的發(fā)現(xiàn);給出了一種全新的彗星解釋理論;發(fā)現(xiàn)了其它太陽系行星;解決修正了數(shù)理天文學上幾乎每一個重要難題”。而其中最令人震驚的成果,莫過于赫歇耳“用望遠鏡把月亮上的物體拉近到類似我們看一百碼之外的物體那么近,確切無疑地解決了地球這顆衛(wèi)星是否適宜居住的問題”。
經(jīng)過這樣一番精心鋪墊之后,讀者終于看到了赫歇耳用巨型望遠鏡從月亮表面獲得的驚人發(fā)現(xiàn):1835年1月10日晚上,當他把望遠鏡指向月亮時,他看到了各種月亮植被和成群結隊的棕色四足動物。
從8月27日起,《太陽報》對赫歇耳的月亮新發(fā)現(xiàn)進行了四天的連載,其中8月28日這天刊載的內(nèi)容將整個事件推向高潮:赫歇耳在月亮上看到了有智慧的生命。文章對這些月球智慧生物的外貌特征進行了詳細的描繪,其中特別提到,它們最令人驚訝的地方是“長著像蝙蝠一樣的翅膀”,而且在水中的時候,它們很敏捷地把翅膀全部打開,出水的時候,它們會像鴨子一樣抖落水滴,然后很快收攏閉合。
好奇心被撩撥起來的大多數(shù)讀者,注意力已完全被月亮新發(fā)現(xiàn)的內(nèi)容所吸引,根本沒想到要去辨識真?zhèn)巍R环N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甚至連耶魯大學的幾位天文學教授也上當了。著名作家愛倫·坡后來回憶起“月亮騙局”時也提到,弗吉尼亞學院的一位資深數(shù)學教授很嚴肅地告訴他,自己對整個事件一點都不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