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變“現(xiàn)實”米諾斯遺址之謎(1)
作者:王春來
幾千年來,克里特島一直籠罩在神話傳說的神秘面紗之下。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在這里發(fā)掘出了米諾斯王宮,一個古老的文明伴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從此,神話不再是神話,傳說也不再是傳說。
在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有這樣一段關于克里特島的描寫:在遠處暗藍色的大海上,有一個名叫克里特的大島嶼。它富饒而秀美,四周都有海浪沖刷。那里人口稠密,有90座城鎮(zhèn)……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克諾索斯,米諾斯國王就在那里臨朝統(tǒng)治了9年,他享有萬能的眾神之長宙斯的關愛……
克里特島面積8336平方公里,是愛琴海上最大的島嶼。這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島嶼,也是一個充滿了神話傳說的島嶼。這里是眾神之王宙斯的誕生地,傳說島上的迪克特山洞就是仙女們撫養(yǎng)宙斯的地方;這里是宙斯和歐羅巴公主伊娥相親相愛的地方,正是在這里他們生下了島上的第一批統(tǒng)治者米諾斯和他的兄弟們;這里也是傳說中偉大的能工巧匠德達魯斯創(chuàng)造奇跡的地方,“迷宮”為他帶來了不朽的聲譽,也給他帶來了永遠的悲傷,他在迷宮建成后被米諾斯王囚禁,然而在他帶領愛子用羽翼飛越赫勒斯滂海峽時卻痛失愛子。
而這里關于牛首人身怪物米諾陶和忒修斯的故事,更是離奇:克里特島的國王米諾斯自稱是宙斯的兒子,他在這里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王國。海神波賽冬送給他一頭美麗而強壯的公牛,希望米諾斯把它獻祭給他,但米諾斯卻私自留下了公牛。波賽冬大為生氣,暗中使計使米諾斯的妻子帕西淮瘋狂地愛上了這頭公牛,生下了一個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諾陶。家丑不可外揚,米諾斯命令德達魯斯建了一座迷宮,把米諾陶囚禁在其中。這時,米諾斯的愛子安得洛勾斯在雅典參加奧運會時意外死去,米諾斯征服了雅典,命令雅典必須每隔9年向米諾斯進貢7個童男7個童女,供米諾陶食用。
26年后,米諾斯又派人到雅典催索第三次貢品,雅典王子忒修斯挺身而出,決定到克里特島除掉怪物。臨走之前,他和父親埃該斯約定,如果平安歸來,船上就揚起白帆,否則的話就掛黑帆。忒修斯到達克里特后,美麗的米諾斯公主阿麗阿德涅對他一見鐘情,她送給忒修斯一柄魔劍和一個線團。忒修斯把線頭系于迷宮入口處,手提魔劍,一路放線團進入到迷宮深處,殺死了米諾陶,然后循線團走出迷宮,與阿麗阿德涅雙雙逃離克里特島。由于神告訴忒修斯阿麗阿德涅命中注定是狄俄尼索斯的妻子,他不得不單獨留下她而自己回雅典。悲傷中的忒修斯忘了與父親的約定,沒有掛上白帆,埃該斯遠遠望見黑帆,絕望中跳海身亡。愛琴海的名字就是源于這個傳說。
這些美麗動人的神話和傳說,長久以來被認為是杜撰出來的童話。米諾斯王是否真有其人?迷宮是否存在?一直是個難解之謎?脊攀飞系膫髌嫒宋锸├锫诔晒Πl(fā)掘特洛伊和邁錫尼之后,對荷馬史詩中多次描繪過的克里特島很是神往,曾多次前往克里特考察,企圖解開有關米諾斯和迷宮的謎團,但最終未能如愿,抱憾辭世。數(shù)年后,英國考古學家阿瑟·伊文思彌補了施里曼的這個遺憾。
伊文思1851年出生于英國的一個鄉(xiāng)村,父親是一個成功的造紙商,家境優(yōu)裕。受家庭環(huán)境影響,伊文思從小對古物情有獨鐘,尤其喜歡收集和研究古代錢幣。他曾就讀于牛津大學和德國的哥廷根大學,畢業(yè)后去東歐旅行,寫了一些有關東歐的這個地區(qū)的著作,并在那里結婚、安家。后來伊文思在牛津大學的阿西莫林博物館擔任館長一職,在他的努力下,阿西莫林博物館大為改觀,從一個堆滿灰塵、被人遺忘的角落轉變?yōu)橐粋生機勃勃的高水準的博物館。與此同時,伊文思則利用大量的空閑時間,繼續(xù)在各地旅游,并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
1882年,伊文思和愛妻瑪格麗特前往希臘旅游,他們拜訪了當時已名滿歐洲的施里曼。施里曼興致勃勃地拿出許多他在邁錫尼發(fā)現(xiàn)的文物給伊文思夫婦看,其中有一些小小的印章引起了伊文思的注意。這些印章呈環(huán)狀塊狀,有許多符號和圖案嵌印在粘土或蠟表面,印章上雕刻的符號和圖案很古怪,其中有些符號有點像埃及的象形文字,而圖案則大多是一些海洋生物的形象。這些符號和圖案似乎不像是邁錫尼文化或希臘文化中所能見到的那一種。伊文思以前曾聽一些學者指出,邁錫尼出土文物有一些設計及其他特征與典型的“邁錫尼風格”格格不入。那些學者曾暗示,這些特征是某個未知文化的遺跡,該文化對邁錫尼人有過重大影響或彼此之間相互有過影響。面對這些神秘的印章,伊文思推測,它們可能是這個未知文化的線索。他甚至進一步推測,這些印章也許是歐洲文字的源頭,愛琴地區(qū)曾存在過一種比邁錫尼文明和特洛伊文明更加古老的文明。
此后數(shù)年間,伊文思在地中海東部的一些遺址中搜集了大量類似的印章,人們告訴他,這些印章來自克里特島。伊文思知道該島北邊海岸附近的克菲那有一個大型遺址,傳說這個遺址就是克諾索斯,即米諾斯王宮的所在地。1894年春,伊文思第一次踏上了傳說之島克里特的土地,他走遍了島上的山山水水,進行詳細的考察。他吃驚地發(fā)現(xiàn),島上商店里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古代雕刻印石,甚至連當?shù)剞r(nóng)民脖子上掛著的裝飾品也是這種印石。當?shù)厝税阉鼈儺斪髯o身咒符,視如珍寶。伊文思還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一些宮廷與市鎮(zhèn)的遺跡和遺物,他越來越堅信,克里特的地下埋藏著考古學上的重大秘密。
伊文思比施里曼幸運得多。施里曼在世時克里特島處于土耳其的控制之下,施里曼未能得到發(fā)掘許可;而到1899年克里特已擺脫土耳其的統(tǒng)治,歸于希臘統(tǒng)治下,申請發(fā)掘許可相對容易。1900年3月,正是春寒料峭的季節(jié),伊文思從雅典來到克里特島,他在資金雄厚的“克里特考查基金會”的資助下,終于得到了期盼已久的發(fā)掘機會。此時伊文思年已48歲,愛妻去世已有多年,他無牽無掛,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克里特考古工作中。
克里特沒有讓伊文思失望。第一天他就挖到了建筑物的墻和一些藝術品;第二天,發(fā)現(xiàn)了一堵有壁畫的墻和畫有圖案的石膏作品,它們雖已褪色,但仍可辨認。廢墟似乎埋得很淺,幾乎每挖一鋤都會挖出幾件古物,不幾天,掘出的文物就堆積如山。出土的文物主要有形狀各異的雕刻印石,精致的花瓶,真人大小的陶罐(主要用來裝谷物、酒和油)以及數(shù)以百計的泥板。泥板上刻著兩種由直線構成的未知文字,伊文思稱之為“線形文字A”和“線形文字B”,其中“線形文字B”曾在邁錫尼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過。伊文思清楚地意識到,這里存在著一個不為人知的古老的文明,他在書中寫道:“這是一種異乎尋常的現(xiàn)象,不像古希臘,也不像古羅馬……也許,它的全盛時期可以追溯到邁錫尼時期之前”。
伊文思向全世界宣告了他的發(fā)現(xiàn),引起了轟動。英國倫敦的《泰晤士報》評論道:“克諾索斯的發(fā)掘,在重要性上若不能說是超過,也至少不遜于施里曼的發(fā)現(xiàn)!笨脊艑W家們意識到,伊文思發(fā)現(xiàn)的是一個全新的文明,他們匆匆趕赴克里特島,寧靜的島嶼頓時熱鬧起來,克里特的傳奇故事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伊文思發(fā)現(xiàn)的克諾索斯宮殿
克諾索斯的發(fā)掘工作,在伊文思的領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天都有大量的文物出土,廢墟的形狀也一天天清晰起來。經(jīng)過長時期的艱苦挖掘后,終于,一座規(guī)模宏大、結構復雜的遺址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整個建筑物依山而建,面積約16000平方米,擁有大小房間1700多間。其入口位于西南部,進門之后是一條寬闊的用石板鋪成的通道,通道的盡頭,是一個面積達1400平方米的中心庭院,庭院東西長南北短。庭院的東部,穿過一個大階梯,就是米諾斯王室成員的居住地。整個建筑像一座小型的城鎮(zhèn),它有街,有貯藏糧食和貨物的倉庫,有藝術家的工作室,有住房、禮儀廳和商店等,所有這些,都從中心庭院向四周呈放射狀分布。
另外,從發(fā)掘現(xiàn)場來看,王宮的建筑物也不是一次修成的,這些房屋并不是整齊地上下交迭,而是雜亂地混在一起,它們是在漫長的歲月中利用原有部分建筑不斷地改建、擴建,逐漸變得龐大起來的。這些數(shù)以千計的房屋,彼此之間用長廊、門廳、通道、階梯等連通起來,千門百廊、曲巷暗堂,撲朔迷離,仿佛是一個沒有出路的大陷阱,稍不留神,就會迷路?磥怼懊詫m”傳說不無根據(jù)。
1906年,伊文思在遺址附近修建了自己的住所,從此在這里定居下來,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對克諾索斯的發(fā)掘、修復和研究工作當中。1911年,由于他在考古學上的重大貢獻,英國政府授予他爵士爵位。1921~1935年,《米諾斯王宮》一書陸續(xù)出版,這本書總結了他在克諾索斯數(shù)十年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米諾斯研究的基礎。盡管現(xiàn)在看來伊文思的有些結論并不正確,但后人正是在他研究的基礎上,才對米諾索斯文明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
“迷宮”中的謎團米諾斯文明之謎
米諾斯王宮遺址的發(fā)掘,將歐洲文明的起源整整提前了1000年。但是,米諾斯文明如同傳說中的迷宮一樣,神秘莫測。它究竟從何而來?又為什么突然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諸如此類的問題,有待于進一步作出闡釋。
克里特島很早就有人類居住,伊文思把最早有人定居的時間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最新的研究表明,克里特最古老的居民只能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被認為是米諾斯時期的文化約在公元前2500年出現(xiàn)。在這期間,克里特人居住在山洞或小村落中,考古發(fā)現(xiàn)了很多這個時期的村落遺址和石斧、石刀等工具。從已有的考古資料看,克里特最早的居民來自于島外,他們來之前,已經(jīng)掌握了比較先進的磨制石器技術和制陶技術。至于他們來自何處,至今沒有定論。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從克里特所處的地理位置看,小亞細亞西南部和敘利亞一帶最有可能是克里特居民的老家。在這一帶發(fā)掘出的新石器時代的遺物,與克里特同一時代的遺物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另一些學者指出,克里特考古發(fā)現(xiàn)的一些器物如雙面斧、鴿子等,與北部非洲文明尤其是埃及文明驚人地相似,也許是美尼斯征服下埃及時一部分避難者來到了克里特島。
不管克里特最早的居民來自何方,總之隨著時間的推移,克里特人口不斷增加,并開始聚居到比較大的地方。公元前2000年前后,沿海一帶建立了很多城市,其中克諾索斯是比較大的一個。由于地理上的優(yōu)勢,克里特人與西亞、北非的交流逐漸頻繁。這個時期克里特文化中最有特色的遺物就是呈環(huán)狀塊狀、上面雕刻著許多古怪符號和圖案的小印章-
“神話”變“現(xiàn)實”米諾斯遺址之謎(2)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伊文思比施里曼幸運得多。施里曼在世時克里特島處于土耳其的控制之下,施里曼未能得到發(fā)掘許可;而到1899年克里特已擺脫土耳其的統(tǒng)治,歸于希臘統(tǒng)治下,申請發(fā)掘許可相對容易。1900年3月,正是春寒料峭的季節(jié),伊文思從雅典來到克里特島,他在資金雄厚的“克里特考查基金會”的資助下,終于得到了期盼已久的發(fā)掘機會。此時伊文思年已48歲,愛妻去世已有多年,他無牽無掛,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克里特考古工作中。
克里特沒有讓伊文思失望。第一天他就挖到了建筑物的墻和一些藝術品;第二天,發(fā)現(xiàn)了一堵有壁畫的墻和畫有圖案的石膏作品,它們雖已褪色,但仍可辨認。廢墟似乎埋得很淺,幾乎每挖一鋤都會挖出幾件古物,不幾天,掘出的文物就堆積如山。出土的文物主要有形狀各異的雕刻印石,精致的花瓶,真人大小的陶罐(主要用來裝谷物、酒和油)以及數(shù)以百計的泥板。泥板上刻著兩種由直線構成的未知文字,伊文思稱之為“線形文字A”和“線形文字B”,其中“線形文字B”曾在邁錫尼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過。伊文思清楚地意識到,這里存在著一個不為人知的古老的文明,他在書中寫道:“這是一種異乎尋常的現(xiàn)象,不像古希臘,也不像古羅馬……也許,它的全盛時期可以追溯到邁錫尼時期之前”。
伊文思向全世界宣告了他的發(fā)現(xiàn),引起了轟動。英國倫敦的《泰晤士報》評論道:“克諾索斯的發(fā)掘,在重要性上若不能說是超過,也至少不遜于施里曼的發(fā)現(xiàn)!笨脊艑W家們意識到,伊文思發(fā)現(xiàn)的是一個全新的文明,他們匆匆趕赴克里特島,寧靜的島嶼頓時熱鬧起來,克里特的傳奇故事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伊文思發(fā)現(xiàn)的克諾索斯宮殿
克諾索斯的發(fā)掘工作,在伊文思的領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天都有大量的文物出土,廢墟的形狀也一天天清晰起來。經(jīng)過長時期的艱苦挖掘后,終于,一座規(guī)模宏大、結構復雜的遺址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整個建筑物依山而建,面積約16000平方米,擁有大小房間1700多間。其入口位于西南部,進門之后是一條寬闊的用石板鋪成的通道,通道的盡頭,是一個面積達1400平方米的中心庭院,庭院東西長南北短。庭院的東部,穿過一個大階梯,就是米諾斯王室成員的居住地。整個建筑像一座小型的城鎮(zhèn),它有街,有貯藏糧食和貨物的倉庫,有藝術家的工作室,有住房、禮儀廳和商店等,所有這些,都從中心庭院向四周呈放射狀分布。另外,從發(fā)掘現(xiàn)場來看,王宮的建筑物也不是一次修成的,這些房屋并不是整齊地上下交迭,而是雜亂地混在一起,它們是在漫長的歲月中利用原有部分建筑不斷地改建、擴建,逐漸變得龐大起來的。這些數(shù)以千計的房屋,彼此之間用長廊、門廳、通道、階梯等連通起來,千門百廊、曲巷暗堂,撲朔迷離,仿佛是一個沒有出路的大陷阱,稍不留神,就會迷路。看來“迷宮”傳說不無根據(jù)。
1906年,伊文思在遺址附近修建了自己的住所,從此在這里定居下來,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對克諾索斯的發(fā)掘、修復和研究工作當中。1911年,由于他在考古學上的重大貢獻,英國政府授予他爵士爵位。1921~1935年,《米諾斯王宮》一書陸續(xù)出版,這本書總結了他在克諾索斯數(shù)十年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米諾斯研究的基礎。盡管現(xiàn)在看來伊文思的有些結論并不正確,但后人正是在他研究的基礎上,才對米諾索斯文明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
“迷宮”中的謎團米諾斯文明之謎
米諾斯王宮遺址的發(fā)掘,將歐洲文明的起源整整提前了1000年。但是,米諾斯文明如同傳說中的迷宮一樣,神秘莫測。它究竟從何而來?又為什么突然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諸如此類的問題,有待于進一步作出闡釋。
克里特島很早就有人類居住,伊文思把最早有人定居的時間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最新的研究表明,克里特最古老的居民只能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被認為是米諾斯時期的文化約在公元前2500年出現(xiàn)。在這期間,克里特人居住在山洞或小村落中,考古發(fā)現(xiàn)了很多這個時期的村落遺址和石斧、石刀等工具。從已有的考古資料看,克里特最早的居民來自于島外,他們來之前,已經(jīng)掌握了比較先進的磨制石器技術和制陶技術。至于他們來自何處,至今沒有定論。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從克里特所處的地理位置看,小亞細亞西南部和敘利亞一帶最有可能是克里特居民的老家。在這一帶發(fā)掘出的新石器時代的遺物,與克里特同一時代的遺物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另一些學者指出,克里特考古發(fā)現(xiàn)的一些器物如雙面斧、鴿子等,與北部非洲文明尤其是埃及文明驚人地相似,也許是美尼斯征服下埃及時一部分避難者來到了克里特島。
不管克里特最早的居民來自何方,總之隨著時間的推移,克里特人口不斷增加,并開始聚居到比較大的地方。公元前2000年前后,沿海一帶建立了很多城市,其中克諾索斯是比較大的一個。由于地理上的優(yōu)勢,克里特人與西亞、北非的交流逐漸頻繁。這個時期克里特文化中最有特色的遺物就是呈環(huán)狀塊狀、上面雕刻著許多古怪符號和圖案的小印章。
約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克里特進入“舊王宮時期”。在此期間,克諾索斯建造了大型的宮殿,另外在馬里亞和菲斯托斯也出現(xiàn)了王宮建筑。這些王宮都建有堅固的城墻,說明當時島上還沒有統(tǒng)一,相互之間常發(fā)生戰(zhàn)爭。從出土的舊王宮遺址來看,克諾索斯的王宮規(guī)模最大,大概那時它最有實力。“線形文字A”產(chǎn)生于這個時期,它是從象形文字發(fā)展而來的,是一種線形音節(jié)文字?脊艑W家共發(fā)現(xiàn)了220件“線形文字A”泥板,但這種文字至今未釋讀成功,仍然是個謎。有朝一日學者們?nèi)裟艹晒ζ谱g“線形文字A”,許多遺留問題則可望得到圓滿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