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道”古巴比倫“游行大街”之謎
神秘而古老的古巴比倫文明,如同一顆璀璨的珍珠,吸引著世人廣泛的注目,但人們對她的了解通常又較多地限于“漢謨拉比法典”和“空中花園”。你是否愿意更多地傾聽一些來自古巴比倫遠古文明的回聲?如果愿意,請跟我來。
沒有人會懷疑,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最蔚為壯觀、最繁華昌盛的城市應(yīng)該屬于巴比倫城。
歷史上,“巴比倫城”的最早記載出現(xiàn)于亞述首都尼尼微發(fā)掘出土的泥板圖書里。據(jù)載,公元前19世紀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分裂出許多小國,相互間征戰(zhàn)不休。閃米特族部落阿摩利人乘機進入美索不達米亞,并接受了蘇美爾阿卡德文化。大約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占領(lǐng)巴比倫城,建立了巴比倫王國。最初的巴比倫只是一個小小的城邦國家,并不強盛。到了有勇有謀的第6世王漢謨拉比統(tǒng)治時期(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終于征服了美索不達米亞的各個城邦,建立了強大的帝國。漢謨拉比將巴比倫作為帝國的首都,巴比倫進入第一個興盛時代。
在阿卡德語中,“巴比倫”意為“神之門”,漢謨拉比把它修建成了壯麗的都市。漢謨拉比死后,帝國開始衰退,直至崩潰。隨后是加喜特人對巴比倫長達400年的統(tǒng)治,其間,巴比倫經(jīng)歷多次劫難。亞述王國興起后,巴比倫人因不服從亞述的統(tǒng)治而多次與其開戰(zhàn)。公元前689年亞述王西那海里布攻入巴比倫,下令把城內(nèi)居民統(tǒng)統(tǒng)殺掉,毀壞了一切建筑,最后放水入城,巴比倫淪為一片汪洋的澤國。毀滅敵人的城市和神廟是西亞古代戰(zhàn)爭中通常的做法,為此許多古城多次重建又多次變成廢墟。為了把巴比倫徹底抹去,西那海里布讓人裝了幾船巴比倫的泥土,遍地揮撒。這是一種象征性儀式,表示要讓自己的敵人永遠地失去土地。但是頑強的巴比倫人民重建了自己的家園。公元前7世紀后期,日益強大起來的迦勒底人占據(jù)了巴比倫,并聯(lián)合其他民族滅掉了亞述王國,將其首都尼尼微同樣變成廢墟。迦勒底人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將巴比倫作為自己的首都。
新巴比倫第二位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前562年)是一位極有作為的國王,他擴張了巴比倫的勢力之后,將精力轉(zhuǎn)移到擴建巴比倫城上。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儀和榮耀,他要將巴比倫建成一座最雄偉豪華的城市。在氣勢上,它要遠遠超過漢謨拉比時代的巴比倫和亞述人的尼尼微,同時防御上要固若金湯,永不陷落,如同不落的太陽一般。巴比倫城由此進入歷史上的第二次輝煌時期。然而僅僅幾十年后(公元前539年),巴比倫城就被波斯人占領(lǐng)了,并從此走上了末路。由于長期的戰(zhàn)亂,巴比倫城的人口越來越少,宮殿也被廢棄了。希羅多德在公元前460年游覽巴比倫城時,荒涼之中還能感到它昔日的風采。到亞歷山大帝占領(lǐng)美索不達米亞時,巴比倫城已完全荒蕪了。據(jù)記載,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統(tǒng)治美索不達米亞以前,傾廢的城墻和宮殿尚依稀可辨,有些普通的居民還將宮殿當做住所,但后來巴比倫城址就剩下一片茅屋,直至考古工作者的到來。
1899年,德國考古學家羅伯特·科爾德維率領(lǐng)考古隊員來到巴格達南面50公里處的幼發(fā)拉底河畔。他很清楚,在自己的腳下,將出現(xiàn)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最壯觀的城市——巴比倫?茽柕戮S的發(fā)掘工作目標明確,他要挖掘出古代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描繪過的壯觀圍墻,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石柱以及《圣經(jīng)》和希羅多德描繪過的通天塔,被稱為“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以及那為歷史學家所稱道的巴比倫游行大街。甚至于他還想找到大神馬爾杜克重達27噸的雕像,那可是用純金鑄造的。這真是抵擋不住的誘惑!
科爾德維是一位帶有浪漫主義氣質(zhì)的考古學家,不像一般的考古學家那么古板嚴肅。他一直在擔心,盡管從現(xiàn)有的資料來看,古代歷史學家和旅游學家對巴比倫的描繪遠遠超出該地區(qū)的其他任何城市,但古人習慣于夸張描繪,發(fā)掘出的東西會不會與描述相去甚遠。這些問題一直困惑著這位考古學家,但他終究禁不住神奇的誘惑?茽柕戮S生性幽默而活潑,他寫的發(fā)掘報告生動而風趣,甚至加上想象和夸張之辭,對此正統(tǒng)學家頗有非議,認為他不是一名真正的考古學家。這樣的考古學家一旦發(fā)現(xiàn)了世人一無所知的古代遺跡,不知會寫出怎樣有趣的報道來。當然,這并不是說科爾德維是一位無中生有的胡編亂造者,只是其文章太帶有趣味性了,相對于嚴謹?shù)膶W者而言,就顯得有些不正道了。但有一點必須承認,科爾德維在著手挖掘這座古城之前,就已經(jīng)對該地區(qū)的歷史了如指掌。巴比倫城的發(fā)掘沒有使他失望,他使一塊美麗的人類文明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科爾德維帶領(lǐng)考古隊經(jīng)過10年的努力才完成發(fā)掘工作。通過發(fā)掘,幾乎揭開了這座按四方形規(guī)劃建成的城市全貌。巴比倫城周長11英里,幼發(fā)拉底河從城中穿過。它有三道城墻,其中最外的一層是外圍長城,是為抵御米底人入侵而修建的。在這道長城的里面,是兩道磚砌長城。這兩道城墻略成方形,高23米,厚8.7米,由日曬磚建成,并且每隔一定距離便用凸起的壁柱加固。外墻腳下是一條寬20~80米的護城河。共有9座城門,分別由門外通向城市的保護神命名,其中伊什塔爾門最為壯觀。伊什塔爾門分前后兩道門,每道門有4個望樓,望樓與望樓之間由拱形過道相銜接。在大門墻上裝飾著藍色的玻璃磚,上面分布著橫向排列的黃色、褐色、黑色玻璃磚組成的動物浮雕,如牛、獅,還有幻想出來的長著蛇頭鹿身獸爪的神化動物。這個門現(xiàn)陳列于柏林博物館。墻垣上部是琉璃磚構(gòu)成的飾帶和正派的雉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