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70年前營口發(fā)生神秘的“天降巨龍”事件
1934年的夏天,營口持續(xù)下了40多天的大雨后,遼河北岸的蘆葦塘出現(xiàn)了一個誰也沒有見過的龐然大物。親眼看過這個怪物的人們都說它就是中國古代的龍。
傳說中國人的祖先就是龍,當年大禹治水,曾有應龍以尾劃地,指出疏導洪水的路線。
幾千年來,誰也沒有親眼看到龍的真實面目,它注定只是傳說中的天庭王者。然而,在今天的遼寧營口卻發(fā)生一件讓很多人想不敢想的事情。
2004年的一天早晨,一切都像往常一樣平靜。一位年邁的老漢在年輕人的攙扶下,緩緩走向在人煙稀少的街道上。老人慢慢地踏進營口市史志辦的辦公室,讓在場的人都覺得有幾分意外。包裹打開之后,里面是五塊看起來并不起眼的骨頭。正當大家對這五塊骨頭開始漫不經(jīng)心時,老人開口了。語氣有幾分神秘,他說這是龍的骨頭,自己已經(jīng)珍藏70年了。
周叢一和韓曉東都是營口史志辦的老員工,有著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眼前的這一幕讓他們和同事都覺得有幾分可笑。龍,一直是傳說中的生物,怎么可能會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世界里。
天色漸晚,就在韓曉東準備收拾回家時,腦海里再次浮現(xiàn)老人嚴肅的神態(tài)。
好奇心讓他還是忍不住拿出了那幾塊骨片。
仔細端詳一番之后,他隱約覺得,這幾塊骨頭似乎不太一般。
眼前的這五塊骨頭就是老人所說的龍骨,保存了70年之久。五塊骨頭似乎各不相同。骨頭的外沿帶有明顯的角質(zhì)。一處切面有著類似水紋的切面,也許傳遞著一種特別的信息,其中一塊有明顯敲擊過的痕跡,似乎并不完整。
盡管龍骨一事在營口引起了一時的轟動。但是龍始終只是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的神物。史志辦的工作一舊正常地進行,誰也沒有真正重視龍骨事件。
2004年3月,元宵佳節(jié)舞龍燈的日子剛剛過去,節(jié)日過后的遼寧省檔案館里,十分冷清。一位工作人員慢條斯理地整理著一些舊資料。在翻看一些舊報紙時,突然一篇文章的標題吸引了他的視線。題為“蛟類涸斃”。蛟類,就是中國的龍。這篇文章讓他迅速想起他的同學周叢一跟他提起的龍骨事件。竟然真會有這樣的奇事,而且是出自30年代的《盛京時報》。收起報紙,他迫不及待地要把這個消息告訴周叢一。
盛京時報》是解放前遼寧地區(qū)一張非常有名的報紙。出現(xiàn)在這張報紙上的報道,足以可見當時營口龍的事件在當時的轟動程度。王永成找到的這篇報道就是《盛京時報》1934年8月19日的報道。
這些報道讓調(diào)查組頓時興奮起來?磥砝先说玫降墓穷^很可能就是這個70年前的巨龍身上的。他們迅速記下詳細信息。誰也不敢想象,下去將會查出一個怎樣驚世駭俗的結(jié)果。
天降巨龍的報道是否屬實?如果是真的,那巨大的尸骨又去了哪里?能否找到當年的見證人?為了解開這些疑問,他們首先把查找的目標鎖定在營口本地80多歲的老人身上。70年前,他們正是開始記事的年齡。這一天上午,韓曉東和李占坤早早地老城區(qū),這里老人較多,找到的機會比較大。
幾天的尋找還是一無所獲,兩個人都開始有點焦慮。這一天傍晚,正當他們決定回去時,街頭遇到的一個老師傅向他們提及,他以前聽說,70年前的確發(fā)生過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
1934年的夏天,營口遇到了一場幾十年來罕見的暴雨,大雨一直下了40多天。橫穿營口的遼河水位暴漲,遼河北岸的蘆葦塘也大水彌漫,行船無阻。暴雨之后,有人傳聞遼河北岸的葦塘經(jīng)常傳來怪聲和奇怪的氣味,但一直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
一天,一個看管葦塘的漁民在雨后的大葦塘邊,再次聞到奇異的味道。他順著味道走去,怪事發(fā)生了。據(jù)說他回到家后,從此一病不起。是什么讓他如此驚異?
根據(jù)《盛京時報》的記載,當時營口水產(chǎn)高級中學校張教授認定此物為“蛟類”。
調(diào)查陷入了矛盾之中,發(fā)現(xiàn)的是蛟類,但蛟類只是傳說中的動物。當年目擊者也一時難以找到。就在這時,意外的線索再次出現(xiàn)
龍,一直是個虛無的幽靈。根據(jù)古代的經(jīng)文,龍有鹿一樣的角,駱駝一樣的頭,野兔的眼睛以及巨蛇的頸。它的爪像鷹,指間像老虎。龍的這個模糊集合的容貌,起自原始社會,至今約有八千年的歷史。千百年來,龍一直是神秘的隱者
1934年夏天,很多人從全國各地千里迢迢地趕往營口。他們此行的目的只是為了看看營口最近的神奇發(fā)現(xiàn)。根據(jù)當時的報道,第六警察分署,派發(fā)輪船把鴨舌島上留下的巨大骨骸,由河北運到河南的西海關,進行展覽。這里就是當年怪物展覽的空地,據(jù)說當時現(xiàn)場十分擁擠,喧囂一片。
這里是營口當年有名的“美大”照相館,當時這家照相館將展出的“龍骨”拍成照片,沿街叫賣,很多人紛紛購買“龍”照,帶回故里。
遺憾的是,展覽之后,巨大的骨骸竟然不知所蹤。
一天早上,史志辦的劉素英興沖沖地告訴研究組一個新的線索:營口日報社一個記者曾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編輯過一篇文章,作者是國內(nèi)著名漫畫家李濱生先生,內(nèi)容正是有關70年前的龍骨展覽。
得到這個消息,韓曉東和李占坤立即趕到營口市圖書館,開始翻閱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報紙
大部分報紙已經(jīng)排查,仍然沒有找到。就在他們打算放棄時,幸運再次出現(xiàn)。多方查找后,他們還是找到了文章的作者李濱聲先生
傳統(tǒng)雕刻龍的形象是很相近的。
李濱生的說法和幾位老人的說法基本一致。再次印證了當年的那段讓人難以相信的事實。李濱生也得到了一張龍骨照片,他收藏了很多年,后來由于歷史原因,照片沒能保存下來。
兩個月過去了,調(diào)查小組始終沒有找到一張原版清晰的老照片,F(xiàn)在惟一剩下的就是這五塊骨頭和一張模糊的照片,一切還是無法定論
一天早上,韓曉東迫切要把一個新發(fā)現(xiàn)告訴同事。34年的《盛京時報》提及當年的那個動物,頭部左右各有三支甲。誰也沒有想到他們在一起研究《盛京時報》時,又得到了一個更大的線索。這個龐大的骨骸在西海關展覽之后,被政府發(fā)到了“營口縣立師范學校進行收藏”。報紙詳細記載,骨骸被用來作為學生的研究之用。另有記載,這個巨物全體共有三丈余,就是說差不多相當于現(xiàn)在的十米。 “龍”的擱淺之處,爪印清晰存在……”
得知龍骨主體的線索后,他們馬上開始去打聽縣立師范學校的下落。
1934年的夏天,營口持續(xù)下了40多天的大雨后,遼河北岸的蘆葦塘出現(xiàn)了一個誰也沒有見過的龐然大物。親眼看過這個怪物的人們都說它就是中國古代的龍。
70年后,一位老人向營口市史志辦獻出自己珍藏了近70年的骨頭,說它們是龍的骨頭。消息一時震驚了遼河兩岸……四處打聽,查詢之后,調(diào)查組果真找到70年前記載天降巨龍的報紙,而且排查出當年親眼見到這個巨怪的目擊者。據(jù)說龍骨展覽時很多龍的照片存留民間。但幾番努力后,調(diào)查小組始終沒有找到。正當調(diào)查陷入困境,他們得知展覽之后,龍骨被發(fā)到當時的縣立師范學校進行收藏。于是立即前去打探
這里是東北有名的古剎,當年的縣立師范學校就在它的附近,龍骨正是存在這個學校的標本室。如今這個學校早已不知去向,骨骸下落不明。但是根據(jù)一些老人的說法,有人在另外一個地方看到過這個骨骸
盡管不是很確定,調(diào)查組還是馬上尋找這個中學的下落。但是這個中學解放前就解散了。沒人知道當年的骨骸散落何處
線索一次一次丟失,這一天韓曉東再次來到了楊順義家。閑談時,韓曉東聽到老人提及的另外一個線索。骨骸存于水產(chǎn)中學之后,又被運到了一個更加隱蔽的地方
查實的結(jié)果是,運到日本的說法只是民間的傳說,無從查起。調(diào)查工作也只好暫時打住,期待新的契機
營口70年前的活龍現(xiàn)身的消息,很快在東北地區(qū)傳播開來。人們迫不及待地想證實這到底是什么動物。現(xiàn)在僅存的就是這五塊骨頭和那張模糊的照片
當年骨骸的圖片很快被傳到了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的劉建波教授那里。劉教授也一時難以相信這個70年前發(fā)生的奇跡。看了圖片后,他認為“骨骼”排列有些怪異。因為并非他的研究領域,他還不能斷定這到底是什么動物。
幾個月后,這個圖片又輾轉(zhuǎn)傳到了中科院古人類與脊椎動物研究所的董為教授那里?赐陥D片之后,董為十分謹慎。和以往接觸的動物骨骼相比,圖片上的骨骼結(jié)構(gòu)似乎有幾分蹊蹺,看來這個骨架的確不太一般
讓董為尤為費解的是動物頭上的兩個角,對照研究其他的骨骼化石資料。體長近十米的巨型動物,鮮有出現(xiàn)兩角的情況。問題到底出現(xiàn)在哪里?對于兩角,董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推測
我國東北地區(qū)的黑龍江、吉林等省都發(fā)現(xiàn)過猛犸象的化石。在黑龍江的大慶發(fā)現(xiàn)過距今數(shù)萬年的猛犸象化石,有著近6米的龐大身軀
對照猛犸象的圖片,從形狀上來看,猛犸象的門齒,的確和傳說中的龍角有幾分相似。但是它們的軀體結(jié)構(gòu)很不一樣,角的長度也有很大的差距,肯定不是同一種動物。董為也否定了自己的推測
兩位專家都沒有給出定論,讓這個七十年前的謎團更加讓人難以捉摸。也許它們真的有可能是一種不為人知的物種,存留在一個隱蔽的角落里。
得知專家的結(jié)論之后,韓曉東再次拿起那幾塊彌足珍貴的骨頭。現(xiàn)在唯一的實物就是這五塊還不確定身份的骨頭。猛然間,他的腦海中閃出了一個念頭。這五塊骨頭會是照片上的動物骨骸上的那個部位呢。端詳之后,他還是沒有看出任何的相似處
在查閱地方史志后,李占坤發(fā)現(xiàn)營口 “天降巨龍”的記載歷史上只有一次。這就說明人們當年見到的骨骸和這五塊骨頭很有可能就是一體的。如果五塊骨頭的鑒定結(jié)果和現(xiàn)存生物的骨頭有所區(qū)別,是不是就說明的確存在著不為人知的生物物種呢
為了讓真相能夠大白,研究組決定去大連海洋水產(chǎn)學院去試一試,它的前身就是營口水產(chǎn)高級中學。大連海洋水產(chǎn)學院的老師聽完他們的介紹后,都很詫異。眼前的這位林乃祺老師就曾任教于營口水產(chǎn)高級中學,對營口降龍也略有耳聞。
看完照片之后,他們無法判斷骨片和圖片上的東西究竟是什么動物種類,但是他覺得骨骼的排列似乎有些異常
排列的異常是人為的擺放,還是意味著這是一種新的物種。專家們建議他們可以去大連自然博物館試一試。
大連自然博物館是國內(nèi)始建最早的自然博物館,歷史已近百年,館內(nèi)藏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但是韓曉東隊這次嘗試還是沒有把握,如果搬運中錯誤排放,可能就增加了鑒定的難度
劉金遠是大連自然博物館的高級工程師,有著多年的研究經(jīng)驗。 對于照片上的骨骸,劉金遠也難以給出定論
哺乳動物種類繁多,那它具體又是哪一種動物呢?對此劉金遠也陷入沉默
然而,當這五塊骨片拿到手里時,憑著多年研究經(jīng)驗,五塊骨頭讓他覺得有幾分似曾相識,但一時還難以確定。但肯定是有些年代了
哺乳動物種類繁多,那它具體又是哪一種動物呢?對此劉金遠也陷入沉默
然而,當這五塊骨片拿到手里時,憑著多年研究經(jīng)驗,五塊骨頭讓他覺得有幾分似曾相識,但一時還難以確定。但肯定是有些年代了
韓曉東對于這個判斷半信半疑,難道這些真的是那個巨大怪物的牙齒嗎?但是劉金遠的分析又似乎很有科學依據(jù)
僅憑眼睛就能看出是食草動物的牙齒,這在韓曉東看來,有點不可思議。劉金遠也看出了他的疑慮。顯微鏡下的牙齒紋理。再次證實他的判斷。這是匹野馬的牙齒
韓曉東一時還不敢相信,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十分堅信這五塊骨頭就是那個怪物身上的。鑒定還在繼續(xù)進行,大家只能靜靜地等待。結(jié)果再次出乎意料,這五塊骨片的年齡遠遠超過七十年,至少要在一萬年以上。[/size] [size=4]鑒定結(jié)果讓大家都倍感失落,孫正仁老人珍藏了近70年的龍骨,原來只是普通野馬的牙齒。很明顯五塊骨頭和圖片所反映的是兩種不同的動物種類,它們之間應該是毫無聯(lián)系。那70年前這張照片上的,又會是什么動物呢? 趙永波是從事海洋生物學研究的專家,研究海洋哺乳動物十幾年。對于五塊骨頭,他的鑒定結(jié)果和劉金遠一致。在看完這張圖片后他也十分詫異。了解70年前的情況之后,他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jié)論。 從提供的圖片來看,它的具體骨骼,頭骨、軀干骨都很明顯,這個頭骨很像鯨魚的須鯨類骨骼,脊椎骨也可以看,能分成脊突、橫突,具體尾椎、腰椎這都很明顯,在細節(jié)圖片可能不太清楚,從這幾點特別和他的結(jié)構(gòu),我斷定它應該是一個須鯨類。再有它的數(shù)據(jù)材料,它的時間地點來看它應該不確切地肯定,它應該是一個小須鯨,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從它的年代來看,從資料分析,60年代的時候,大連地區(qū)也就是黃海北部,這個小須鯨那個嬰代,每年都有上百頭被捕殺,所以那骨骼很可能就流失到那里。 這個結(jié)論著實又讓周叢一、韓曉東大感意外。須鯨是一種身軀龐大的動物,從長度上完全可以達到10米。但是鯨魚怎么會有和龍相似的骨骼構(gòu)造? 一番忙碌之后,骨架漸漸顯現(xiàn)出來。當趙永波把鯨魚的兩個下顎骨,慢慢地插入頭上的空洞。 怪異的骨架出現(xiàn)了。正像專家所說的,它和照片的骨骸的確十分相似。 須鯨都生活在深海地區(qū),據(jù)說它擁有黝黑的脊背和碩大的尾鰭。如果是鯨魚,那它又如何從深海地區(qū)來到營口呢?不解開這個疑問,那須鯨之說就很難成立了 營口位于渤海之濱,大遼河橫穿整個營口地區(qū)。營口的地勢本來就十分低洼,恰好又趕上70年前的那場連續(xù)多日的暴雨,遼河水位劇增,海水隨著潮汐變化進入遼河,海船在河道中都可暢通無阻。 鯨魚在遼河中接受不到像海洋里的回聲,因此困頓于河中。當河水退潮,水位降低時,進入葦塘的鯨魚被蘆葦層層困住,再也沒有出去。從此留下了這個七十年前的懸案。 從大連回來,研究組的人員對最后的結(jié)論產(chǎn)生了分歧。周叢一認同專家的觀點,但是也有人提出異議,專家的推測未必就是最終的事實。龍的事件漸漸趨于平淡,人們不再頻繁提及。 直到有一天,一位老人的介入,再次勾起人們對龍的追尋。 讓韓曉東十分不解的是,這么多人都說他們的確看過龍。人們看到的龍,又將如何解釋呢?這一天,韓曉東在重新整理資料時,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疑點。當年的資料對巨物的脊椎骨數(shù)量也有記載。按照專家的說法,須鯨的脊椎骨應該是57節(jié),但是營口發(fā)現(xiàn)的這個骨骸的脊椎骨卻不是。
脊椎骨數(shù)量的出入,是否意味著推翻須鯨的猜測呢?《盛京時報》明確標明當年的骨骸只有28節(jié)。
更加奇怪的是,它的肋骨也只有五六寸長,遠遠小于須鯨的肋骨。這些疑問始終讓韓曉東百思不得其解。
這么長時間的調(diào)查,70年前發(fā)生在蘆葦蕩里的懸案,還是沒有得到一個圓滿的答案。那條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人們視線中的巨龍似乎一直被一層云霧遮擋。
調(diào)查小組認為,事情還是存有疑點。歷史上,營口所在的渤海海域鮮有鯨魚的出現(xiàn)。70年的意外是巧合,還是另有蹊蹺。誰也不敢預知,若干年后,那個神秘的影子是否會再次在營口出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