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郝伯村接見解放軍叛逃飛行員王學(xué)成 資料圖
中新網(wǎng)(2011年)6月16日電據(jù)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對歷史上國共重慶會談表示說,國民黨對于毛澤東到重慶可謂毫無準(zhǔn)備,先天已立于被動地位。
郝柏村說,毛澤東雖到重慶,而以周恩來居于談判第一線,其間雖與蔣介石會面十一次,最長時間談話僅1小時,其余大多為半小時的應(yīng)酬晤談。毛澤東在重慶四十三天期間,可說看透了國民黨當(dāng)局的弱點。毛澤東的重慶之行,可說是滿載而歸。
延伸閱讀:蔣介石自評重慶談判:中共陰謀被遏制 主動權(quán)在我 來源:《楊天石解讀蔣介石日記》 作者:楊天石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國民黨1927年執(zhí)政后,長期實行以“一黨專政”為核心的“黨治”,因此受到國內(nèi)外各階層的嚴(yán)厲批評。1936年,國民黨提出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憲法,成立政府,宣稱將通過此途徑“還政于民”。除選舉代表1200人之外,國民黨的中央及候補執(zhí)、監(jiān)委為當(dāng)然代表,國民政府并直接指定代表240人。由于這批代表是在國民黨一黨包辦下產(chǎn)生的,又事隔多年,中共主張代表重選,蔣介石則主張增補、調(diào)整,堅決反對重選。
按蔣的想法,要將毛澤東的提議從速公布示眾,但張治中等認(rèn)為為時過早。同日下午5時,毛澤東應(yīng)蔣介石邀請,參加軍事委員會召開的抗戰(zhàn)勝利茶會。會后,蔣、毛再次直接商談。從9時起,張群、邵力子、張治中受命與周恩來、王若飛開始第一次會談。至10月8日止,雙方共會談13次。
從9月4日起,蔣介石即將和中共談判的任務(wù)交給張群等三人,而他自己,則退居幕后。但是,他仍然時時研究蘇俄與中共動態(tài),牢牢掌控談判,日記中有許多對談判情況的記載:
9月8日,蔣介石《上星期反省錄》云:“共毛各種無理要求與不法行動,自受俄之主使,余亦惟有一意忍耐處之。”
9月11日日記云:“余今日對俄、對共,惟有以誠與敬對之,未知果能收效否?”
9月12日正午,蔣介石約毛澤東、周恩來到林園共進午餐。日記云:“余示以至誠與大公,允其所有困難無不為之解決,而彼尚要求編其二十八師之兵數(shù)耳!”①
9月13日日記云:“囑毛澤東訪魏德邁!
9月15日《上星期反省錄》:“共毛近來從容不迫,交涉拖延之故,其必等待美國政策之轉(zhuǎn)變,期望國際共同干涉內(nèi)政也!
9月17日日記云:“正午,約毛澤東、哈雷照相談話。據(jù)岳軍言,恩來向其表示者,前次毛對余所言,可減少其提軍額之半數(shù)者,其實為指四十八師之?dāng)?shù),已照其共匪總數(shù)減少一半之?dāng)?shù)也。果爾,則共匪誠不可與言也。以當(dāng)時彼明言減少半數(shù)為二十八師之?dāng)?shù)字也,其無信不誠有如此也!
9月20日日記云:“目前最重大問題為共毛問題。國家存亡,革命成功,皆在于此!薄安荒懿粸閲嗳,導(dǎo)之以德,望能感格也!
9月21日日記云:“考慮共黨問題對國家禍福利害甚久,此時主動尚在于我,不患其作惡賣國,吾仍以理導(dǎo)之!薄巴砼c哈雷談共黨問題,示以軍額最大限為廿師,如其仍要求華北各省主席,則不再談矣!
9月22日《上星期反省錄》云:“中共陰謀與野心雖被阻制,但險象仍在,不可稍忽,事已到了最大限度,彼仍不接受,則惟置之不理,任其變化,以此時主動全在于我也!
從上述日記可以看出,蔣介石對毛澤東、周恩來等雖然笑臉相迎,但內(nèi)心卻充滿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