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跑
揚眉詩云:
移來純凈童子水,沏出清茶杯中甘;
弘一法師行古道,濟公和尚濟世癲;
溪流叮咚花間醉,虎跑夢泉水清漣。
概述
六和塔到虎跑泉之間有很長一段路,但是兩地沒有直達的公交,如果選擇步行至少要半小時。好在一程山水一程景,一邊欣賞路旁的風景,一邊慢行并不會覺得累。到了山腳,買好門票后順清澈的溪流而上就到了位于半山的大慈定慧禪寺,俗稱虎跑寺。
虎跑寺
寺院簡介
虎跑定慧寺,原稱大慈定慧禪寺,俗稱虎跑寺,位于今浙江杭
縣大慈山。唐元和十四年(819),寰中禪師卓錫結庵于此。歷經宋元明三代,屢毀屢建。清雍正九年(1731)重修,咸豐十一年(1861)毀于兵火,同治六年(1867)重建。寺志原有康熙中本然深禪師手撰稿,毛奇齡作序,特見推許,惜毀于咸豐十一年頃。光緒二十六年(1896),住持圣光乃重輯,成稿本一帙,有宸恩、建置、山水諸門,每門后附歷代詠寺詩。
明學者宋濂在《虎跑泉銘》序中戲說道:“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性空大師來游茲山,樂其靈氣盤郁,棲禪其中。尋以無水,將他之。忽神人跪而曰:自師之來,我等繳惠者甚大,奈何棄去?南岳童子旋當遣二虎來移,師無憂也。翌日,果見二虎跑山出泉,甘冽醇厚”。
來歷介紹
關于虎跑泉的來歷《臨安新志》也說:唐代有個性空和尚居住在大慈山,因該地無水將離去,晚上做了個夢,夢見神仙告訴他,南岳衡山有童子泉,派兩只老虎去移來,你不必擔憂。第二天“果見二虎跑地作穴,泉遂涌出,甘冽勝常。”這自然是個神話。
有人認為是老虎跑了一圈水就出來了,關鍵是對“跑”字沒有理解。這實際是牽涉到“跑”的古今異義的問題。《說文解字》沒有收“跑”字,古代表示跑的字是“走”。如《爾雅》解釋:“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F在還在用的“走馬觀花”,這里的“走”字都是快跑的意思。至于用“跑”字作為奔跑來代替“走”字,則是后來的事。從這個角度說,有人解釋是老虎跑了一圈,水就來了,顯然不對。那么虎跑的“跑”字應該作何解釋呢?《中華大字典》的解釋最為簡明:“以足爬地曰跑!币源藖砜础芭艿刈餮ā,就解釋得通
了,原來是兩只老虎用腳爪爬挖出了一個洞穴。
關于跑作爬挖解釋,還可找個證據。宋人董嗣杲《虎跑泉》詩有句云:“甃邊依約爪痕堅”。說明唐宋時代人把“跑”理解作爬挖是自然的。所以“走”的古義是奔跑,今義是走路!芭堋钡墓帕x是爬挖,今義是奔跑。以此來解釋,虎跑的含義就很好理解了。另外,有人把“刨”字作為“跑”的通借字,“虎跑”就是“虎刨”。這也說得通。不過漢字的奧妙也就在此,有時一個神來之筆寫下一字,就能賦予它無窮的韻味。
張岱的《西湖尋夢》寫道:“虎跑寺本名定慧寺,唐元和十四年性空師所建。憲宗賜號曰廣福院。大中八年改大慈寺,僖宗乾符三年加“定慧”二字。宋末毀。元大德七年重建。又毀。明正德十四年,寶掌禪師重建。嘉靖十九年又毀。二十四年,山西僧永果再造。今人皆以泉名其寺云。先是,性空師為蒲坂盧氏子,得法于百丈海,來游此山,樂其靈氣郁盤,棲禪其中?嘤跓o水,意欲他徙。夢神人語曰:“師毋患水,南岳有童子泉,當遣二虎驅來!币砣,果見二虎跑地出泉,清香甘冽。大師遂留。明洪武十一年,學士宋濂朝京,道山下。主僧邀濂觀泉,寺僧披衣同舉梵咒,泉觱沸而出,空中雪舞。濂心異之,為作銘以記。城中好事者取以烹茶,日去千擔。寺中有調水符,取以為驗”。
詩詞作品
蘇軾《虎跑泉》詩:
亭亭石榻東峰上,此老初來百神仰,
至今游人灌濯罷,臥聽空階環(huán)玞響,
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間去來想。
袁宏道《虎跑泉》詩:
竹林松澗凈無塵,僧老當知寺亦貧。
饑鳥共分香積米,枯枝常足道人薪;
碑頭字識開山偈,爐里灰寒護法神,
汲取清泉三四盞,芽茶烹得與嘗新。
虎跑泉
泉水介紹
虎跑游覽的樂趣在泉。進山門之后,清泉便在腳下發(fā)出絲弦般的聲響,酷似滴珠落盤的琵琶樂曲;⑴苋智宄,水質潔凈,龍井茶葉虎跑水,歷來被譽為西湖雙絕。從聽泉、觀泉、品泉、試泉直到夢泉,能使人自然進入一個繪聲繪色、神幻自得的美妙境界;⑴苓是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濟公歸葬的地方,濟公殿、濟公塔院坐落于此。近代藝術大師李叔同在此出家為僧,弘一法師紀念室也很引人關注。
虎跑的水純凈無菌,泉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張力大,水滿碗口而不溢。被譽為“天下第三泉”。(第一泉為濟南趵突泉,一說鎮(zhèn)江金山中泠泉,第二泉為無錫惠山的惠泉。)“龍井茶葉虎跑水”,素稱“西湖雙絕”。在此觀泉、聽泉、品泉、試泉,其樂無窮。宋蘇東坡的詩中,留有贊賞的佳句。
游虎跑夢泉景區(qū),既可賞名山、又名泉,還可訪名寺謁名僧。有滴翠巖、疊翠軒、羅漢堂、鐘樓、碑室、濟公殿、濟公塔、虎跑夢泉塑像、弘一法師(李叔同)之塔等眾多景點,供游人觀賞。
主要景點
1.滴翠巖:在慧禪寺腳下,四周茂林修竹,山石峭壁間可尋在石隙間泉水流淌而出。
2.疊翠軒:仿古的茶棚,在此可以品茶,還可試泉水的張力。
3.羅漢堂:里面供奉著五百阿羅漢,但濟公不在其位,好在他生性隨和不計較這些。
4.濟公殿:是供奉濟公雕像的享殿,濟公形象栩栩如生,院后壁上有數幅壁雕石刻,風趣儒雅都是濟顛的傳說。
5.濟公塔:虎跑茶室邊上是濟祖塔院,是濟公和尚藏骨之處。
虎跑泉為杭州名泉之一,水質純凈,甘冽醇厚。用虎跑水泡龍井茶,清香溢口,沁人心脾,被譽為“西湖雙絕”。郭沫若曾賦詩贊道:“虎去泉猶在,客來茶甚甘”。虎跑泉水有較大的分子密度和表面張力,在盛滿水的杯子中輕輕放入五分硬幣,硬幣能浮在水面而不沉。即使水面高出杯口達三毫米,水也不外溢;⑴艿乃畵䦟<覀兘忉屖牵阂驗檫@里的泉水是透過難以溶解的石英砂巖滲流出來的,每公升水所含可溶解的礦物只有0.02 至0.15克,因而既甘冽,又無菌,這樣的水質對人體有解析多余鹽份的保健作用;⑴芩蔟埦枞~歷來被世人稱道。
游覽虎跑的樂趣在泉,進入山門之后,兩旁腳下便是一股潺潺的清泉丁冬做響,水聲淙淙,如鳴佩環(huán),這從山上泉眼處流下來的泉水的路程處,便被稱為聽泉。行至半山只見壁上刻著“虎跑泉”三個大字,這是西蜀道一的手跡。從這里可以看到山下的天王殿。據史書記載,虎跑所在的地方原稱大慈山定慧寺,寺廟始建于唐代開成二年(公元837年),起初命名為“資慶寺”,到了唐僖宗年間(公元875—888年),才改名為“大慈定慧寺”。清代同治年間,寺廟經過了大規(guī)模的修整。
寺院趣聞
虎跑寺是全國罕見的有兩座大廟的寺院,這里面有段趣話:相傳當年建寺的性空圓寂之后,他的兩個弟子就接替他主持寺院,誰知大師兄利不同均,私吞香米錢,二師弟一氣之下,在二涼亭正對的路上又建了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半路上攔去香火錢,山上原來的寺院就很少有人上去燒香了。大師兄情急之下,就在轉彎處立了“虎跑泉”的照壁,以示山上的寺廟才是正宗。
滴翠崖
再踏節(jié)前行就到了滴翠崖,只見前面有一只雕塑的老虎與真虎一樣,這就是虎跑泉眼的所在地。虎跑泉水是由虎跑的地勢自然形成的;⑴芪挥跍蠋r之中,四周被大慈山、白鶴峰等山嶺所包圍,從而形成了一個馬蹄形的匯水洼地。從地質構造來看,這一帶山嶺的巖層為千里崗砂巖,巖石向東南方向傾斜,傾角較平緩呈45度,虎跑泉就在巖層斜角的下方,因而落到山嶺的雨水滲到地下成為地下水,地下水沿著巖層而滲出,從而使虎跑泉大旱不涸,而且水量充足,每秒鐘可達兩升以上,這便是觀泉。
山路盡頭便到茶室,可以小坐休息,用清澈純凈的虎跑泉水沖泡龍井茶葉,茶葉清香四溢,茶味沁人心脾,稱為品泉。順水道踏節(jié)而上,便來到滴翠崖下,只見一股清澈的泉水從山角的石縫中涌出,寒氣襲人,取一盞清泉在手,在水面上面放置一枚五分硬幣,只見清泉似胨托著錢幣不沉,這便是試泉。
夢虎石雕
沿虎跑泉左面山徑拾級而上,不遠處有一組夢虎石雕,性空和尚面目慈祥,閉目斜臥,邊上有二虎,形象生動,粗獷有力。整座雕像布局得體,線條剛柔相間,很有意趣,這里便是夢泉之處了。這組高5米、長9米的“夢虎”雕塑,就是根據“虎移泉眼”的民間傳說而創(chuàng)作的。那個白發(fā)銀須,雙目微閉,手捻佛珠,安詳地側臥在山崖之中的老和尚就是性空,右側兩只老虎正在刨地作穴,清泉從虎爪下面涌出流入池內,石壁間有當代書法家沙孟海所書的“虎跑泉眼”四個字,“夢虎”二字出自著名書法家顧廷龍的手筆。
濟祖塔院
虎跑茶室邊上是濟祖塔院,是宋代濟公圓寂葬骨之處,院內五幅浮雕記錄了濟公的生平事跡,正中一幅是濟公平生像,這些浮雕,從左至右分階段別是濟公斗蟋蟀、運木古井、飛來峰傳奇、瘋僧掃秦檜,概括了濟公生平的主要事跡。這座混凝土建筑的塔院系民國初年的建筑,后來有以扮演濟公出名的著名演員游本昌捐資5000元人民幣加以修葺擴建,形成了目前的規(guī)模。
紀念館
茶室前沿級而下,可至弘一法師紀念館。弘一法師1918年在虎跑出家。紀念室建于1984年,室內分三個部門,陳列著百余件李叔同生前的實物展品。李叔同,浙江平湖人,1880年生于天津,1905年留學日本,回國以后,他執(zhí)教美術、音樂等學科,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個劇社——春柳社,并把歐洲的西洋畫、五線譜介紹到中國。39歲時他在虎跑寺剃度為僧,法號弘一。法師是一位愛國者、著名藝術教育家和佛學高僧。紀念室門口還有一座弘一塔,是建國后在豐子愷及新加坡廣洽法師等人的資助下建造起來的。
詩詞作品
《病中游祖塔院》
--蘇軾
紫李黃瓜村路香,烏紗白葛道衣涼,
閉門野寺松陰轉,攲枕風軒客夢長;
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
道人不惜階前水,借與匏樽自在嘗。
濟公介紹
人物介紹
濟世活佛濟公
公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癡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凈慈寺志》、《臺山梵響》中。懂醫(yī)術,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難雜癥。他好打不平,息人之凈,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
濟公性狂而疏、介而潔,不同凡響。有與他同時代的詩僧居簡及其詩文選集《北澗集》為其作證。居簡是濟公的師侄,在游覽赤城山時把山上的一塊摩崖稱作“書記巖”。濟公圓寂后,居簡寫了一篇《湖隱方圓叟舍利塔銘》,這“湖隱”、“方圓叟”都是濟公的別號。濟公身為禪宗高僧,撰有《鐫峰語錄》十卷,還有很多詩作。他跟唐代隱士寒山、豐干、拾得(即“三賢”)一樣,既受到佛教禪宗的熏染,也受到了道家隱逸之風的影響。不同的是,他還具有民間游俠的色彩,從而使他在眾多的佛門弟子中獨樹一幟。這與他從小就在佛道雙修的赤城山攻讀,并受到“臺州式硬氣”的民風陶冶有關。
詩詞作品
《臨江仙》
--- 李修元(濟公)
粥去飯來何日了?都緣皮袋難醫(yī)。
這般軀殼好無知,入喉才到腹,轉眼又還饑。
唯有衲僧渾不管,且須慢飲三杯。
冬來猶掛夏天衣,雖然形丑陋,心孔未嘗迷。
濟公故事
有關濟公的故事傳說,在南宋時代即已開始流傳。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濟的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片斷故事在民間耳聞口傳,后來通過說書人的話本說唱,內容逐漸豐富。在濟公故鄉(xiāng)天臺一帶流傳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戲佞、懲惡、扶困濟貧的故事,其中如“濟公出世”、“小濟公芥菜葉潑水救凈寺”、“利濟橋”、“棒打壽聯(lián)”、“赭溪救童”、“修緣出家”等廣為流傳。而在杭嘉湖一帶流傳的故事內容更為廣泛,這是因為那里是濟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動場所,其中以“飛來峰”、“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等故事最為膾炙人口。濟公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既“顛”且“濟”,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人們懷念他、神化他。
弘一法師
法師簡介
道德高僧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1880~1942)為民國中興南山律學之名僧。浙江平湖人,俗姓李,名廣侯,號叔同。又名成蹊,字惜霜。其他別署甚多。性情倜儻恬醇,于詩文詞賦之外,尤好書畫,工篆
刻,書法頗得漢魏六朝之秘。二十六歲,東渡日本,入上野美術專門學校,并研究音樂,創(chuàng)組春柳劇社,為我國新劇運動之先驅;貒,任教于天津工業(yè)專門學堂。后赴上海主持太平洋報筆政,藉書畫文字以宣傳革命。旋應浙江第一師范學校之聘,主持圖畫、音樂等科系七載,介紹西洋戲劇、音樂、繪畫,開現代風氣之先。
民國七年(1918),師三十九歲,將一切書籍、字畫等物贈人,又將平生所雕金石封于西泠印社石壁之中,刊字于壁曰“印藏”。遂出家于杭州大慈寺,投禮了悟為師。未久即于杭州靈隱寺受具足戒,法名演音,號弘一。
人物評價
師嘗慨嘆僧界之所以往往為世所詬病者,以不守戒律之故,乃發(fā)愿畢生精研戒法。初學有部之律,后則專弘南山律宗。操行至苦,恒跣足芒鞋,孑然一擔,云游各處,講經弘法,以在閩南時為最久!∶駠,去函杭州主政諸君,止息“滅佛”之議。民國二十五年,閉關于鼓浪嶼日光巖,并向海外請藏經萬余卷。其后,復閉關于永春普濟寺、泉州福林寺。晚年自號晚晴老人,又號二一老人。民國三十一年十月示寂于晉江溫陵養(yǎng)老院,世壽六十三,僧臘二十四。
師平生最推崇印光大師,效其不收徒眾,不主寺剎之風,惟以寫字與人結緣。其清純恬淡、孤高耿介之風范,對民國以來之佛教界影響極大。著有《彌陀義疏擷錄》、《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清涼歌集》、《華嚴聯(lián)集》、《戒本羯磨隨講別錄》、《四分含注戒本講義》、《南山道祖略譜》等書。坊間現有弘一大師法集傳世。
詩詞作品
《送別》
--- 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揚眉
天下奇男子,真正性中人,
溫柔香夢后,青燈了紅塵。
山林公園
虎跑夢泉是西湖風景區(qū)集多重文化內涵于一地的山林公園。全園以虎跑泉、溪為主脈,利用舊虎跑寺建筑搭構在泉池周圍加之沿溪林壑、坡地等處設翠樾堂、羅漢亭、鐘樓、濟公殿、濟公傳說、浮雕及茶室、餐館等,并建有李叔同志紀念館。林泉豐茂、人文薈萃、飲食精饌、交通便利,是西湖山水之間人與自然結合的最完美的典范。
詩歌作品
<虎 跑 夢 泉>
---揚 眉
一潭淺晰的泉水蕩漾著蔚藍色的光澤,
在赤赫色的石壁下呈現著月牙的形狀,
那是威猛的雙虎刨開了巖石滲漉出來南岳的甘露,
凝聚成清澈、柔潤、爽滑的水池。
一條清澈的溪流歌唱著歡快的樂曲,
在大慈山的山麓間牽扯出春蠶的飛絲,
那是癲狂的濟公傾灑了酒壺滴淌下來天庭的糟澧,
流淌成晶瑩、湍急、清涼的澗溪。
云霧繚繞的山巒間飄浮著紫色的煙氣,
性空大師佛法的威力在青山碧水間顯現,
這山因有佛禪院而有了靈驗的說法,
引來了四方的香客頂禮膜拜。
檀木聳立的殿閣中散發(fā)著松柏的墨香,
弘一法師才華的遺韻在條幾桌案上尤存,
這水因師的眷顧而有了儒雅的氣度,
招來了天下的文人住足觀瞻。
泉池映襯著深邃的天空和蒼綠的山色,
是塊幽蘭的翠玉鑲嵌在奇峰俊嶺的懷抱,
散發(fā)著迷人的光澤令人愛不釋手,
---觀之眼昕。
泉水敲擊著陡峭的峻嶺和堅硬的石壁,
是架古老的揚琴彈奏著激昂歡快的樂曲,
傳播著天籟的音符使人心馳神往,
---聽之耳樂。
泉湯傾在潔白的茶盞沏開翠綠的龍井,
是場初春的細雨滋潤著田禾麥苗的身姿,
帶來了清新的氣息叫人蕩氣回腸,
---品之唇甘。
泉液注在青花的水缽映著正午的太陽,
是塊通體的水晶閃耀著絢麗悅目的光彩,
聚攏著胨狀的水體使人吹之不溢,
---試之心奇。
白墻青瓦坐落在稀疏的風竹之間,
閑云野鶴飄忽于茂密的綠峰紫巒,
置一畝山田坐看山下的煙云變化,
當是歸隱的圣地。
摩崖石雕掩藏于幽雅的幽蘭之中,
香露夢泉流瀉在斑駁的墻角屋前,
品一杯龍井談笑前朝的人文趣事,
應是隱居的佳園。
旅游交通
地址:大慈山定慧禪寺
門票:15元
交通:乘公交K4、504路,游5路、假日5線到虎跑站下。
旅游小貼士
到虎跑泉,除了看人文古跡,別忘了品一品龍井茶。
1、上海駕車方案
從上海市向西南方向出發(fā),沿人民大道行駛進入G204 沿G204行駛700米,直行進入滬閔高架路 沿滬閔高架路行駛8.5公里,直行進入A8沿A8行駛52.2公里,直行進入滬杭高速公路 沿滬杭高速公路行駛89.9公里,直行進入杭甬高速公路 沿杭甬高速公路行駛9.8公里,稍向右轉進入艮山西路
美食
二,穿巖十九峰
穿巖十九峰位于新昌城關西南約22公里處的鏡嶺鎮(zhèn)境內,總面積30.65平方公里,有19峰,峰峰相連,橫亙2.5公里。山上林木青翠,山下溪澗碧澄見底。因中峰上有圓竅,東西相通,故名穿巖十九峰。中有石室廣20余丈。穿巖石洞高掛巖壁間,隔岸遠觀,有如圭上圓孔。 穿巖十九峰
景區(qū)
穿巖
十九峰風景名勝區(qū)由穿巖十九峰、千丈坑、臺頭山、倒脫靴四個景區(qū)組成,是我國壯麗的丹霞地貌景區(qū)之一。
景區(qū)以自然風光取勝,適宜游覽、度假、登山、探險、水上活動等多種特色旅游。
“穿巖之峰高蒼蒼,峰巒十九摩天光”。一脈秀峰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連綿比肩矗立于韓妃江與鏡嶺江匯合的三角區(qū)內。攀登十九峰,峰巔四周凌空,景色誘人。站在峰頭,心曠神怡,田園鄉(xiāng)村風光一覽無遺。
千丈坑景區(qū)在穿巖十九峰的東面,以北向南,野趣天成,一路沙汀漫步,竹徑通幽,移步換景,甚為險、幽、奇。
臺頭山景區(qū)在千丈坑景區(qū)東邊,懸崖之上,有一玄武巖臺地,故名臺頭山。該景區(qū)最為壯觀的是大圓墩觀景臺,站在此景點,可望穿巖十九峰,鳥瞰千丈坑,峰林奇景,盡收眼底。
倒脫靴景區(qū)位于縣城西南里白巖村石門坑峽谷中,以奇巖怪石,跌流飛瀑著稱。峽谷中有一座孤崖突 起,高11米, 寬3米,遠遠望去酷似戲曲舞臺演員穿的長統(tǒng)靴倒立,故名“倒脫靴”。
編輯本段詳細介紹
穿巖十九峰是紹興市域內最主要的以自然風光取勝的省級風景名勝區(qū)。穿巖風景區(qū)由十九峰、千丈幽谷、臺頭山、倒脫靴與鏡嶺古鎮(zhèn)等組成,有自然景觀84處,人文景觀13處。景區(qū)內峰、嶂、巖、嶺、洞、溪、澗、瀑、潭、泉齊全,山光水色相映,以雅、幽、奇、險四大特色著稱,適合于開展游覽觀光、休閑度假等綜合性
旅游活動,尤其是開展登山攀崖與水上活動的理想之地。據最近開展的旅游資源普查時發(fā)現,穿巖山后,尚有大片典型丹霞地貌景觀,為國內所罕見。
穿巖十九峰位于鏡嶺鎮(zhèn)雅莊村,是穿巖十九峰風景區(qū)的核心景觀。穿巖十九峰所以得名是因為聳立在雅莊村后的十九座惟妙惟肖的山峰,它們依次為香爐峰、纜船峰、馬鞍峰、新婦峰、棋盤峰、卓劍峰、覆鐘峰、望海峰、筆架峰、陽岫峰、泗洲峰、磬峰、蒸餅峰、幞頭峰、文殊峰、普賢峰、擺旗峰、獅子峰、鵝鼻峰等。因主景馬鞍峰頂部有一穿山巨洞,故被冠以穿巖之名。十九峰一字兒排開,像是門面,又如屏風。十九峰聳立在澄潭江的上游鏡嶺江和韓妃江相交的三角地帶。登上十九峰山頂時,會發(fā)現穿巖十九峰這片以山峰、幽谷和綠洲組成的風水寶地,完全是在兩江的呵護和潤澤之下形成的。站在馬鞍峰東側懸崖峭壁前,你會感到自己立在一艘巨輪的前首甲板上,飛馳著的船只正劈開江水前進。登山在穿巖是一項非常有趣的旅游活動,尤其在春日,從山頂往下觀望,遠山近水,黃花綠葉更是美不勝收。十九峰之名皆以其形狀而得,峰峰酷似,峰峰相連,綿延1.5公里。十九峰峰峰有洞穴,峰峰有故事,從峰名的出典,從十九峰群山中的遺存,從山下百姓的傳述中均不難發(fā)現這里的景區(qū)不僅僅是可以直觀的自然景色,而且還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有些還留下了千古不解之謎.十九峰從北到南排列,有香爐、纜船、馬鞍、新婦、棋盤、筆架、獅子、鵝鼻……等等,皆以形似成名,矗立于韓妃江與鏡嶺江匯合的三角區(qū)內。繞山清江如練,倒影搖曳生姿,江邊竹林叢生,讓人想起桂林的漓江山水。我們上的最高峰叫“望海峰”,海拔400米,巖壁陡峭,只有一條既窄又險的石階路,垂直度在80°左右,上去非得用手抓緊護欄,埋頭看階不可,哪還顧得上再看風景。到了上面,一個說有98級,兩個說有102級,我則忙于照顧手中的相機,也不知究竟有幾級臺階。站在“望海峰”上,據說天氣晴朗的時候,極目遠眺,能隱約望見東海。我看到的則是山外青山,一層又一層,頂上壓著厚厚的灰云,山雨欲來,氣勢不凡。峰北是絕壁,新(昌)鏡(嶺)公路如一根細帶,在村落和田園之間穿行而過。再回望東面的馬鞍峰,峰巔四周凌空,雄姿若驟馬騰云。十余個游客正沿絕壁上鑿出的山道下來,小如豆。馬鞍峰半崖有個巖洞,高約5米,長、寬各在10米多,東西相通,空靈透光,下為百丈懸崖,穿巖因此而得名。
十九峰的故事
新婦峰
十九座山峰,最妙的是新婦峰。峰如其名,宛如一位漂亮的少婦,以微微的笑容迎接著四方來客,以深情的雙眸凝視從她身邊不斷攀登的游者。新婦峰堪稱天下第一秀峰。
纜船峰:剛過村前石橋,抬頭就會發(fā)現纜船峰半山腰有一下滑的橢圓扁平巨石,巨石后雖被柴草覆蓋,但仍能看得出相對應的洞穴,這就是當地老百姓俗稱的雞籠巖。傳說籠中原有一只金雞,常到籠外下點金屎,因此當地百姓比較富有。在貪欲的支配下,一位老財迷想獨得金雞,結果弄得金雞不得安寧,逃走了之,留給人們的是虛掩的空籠和無限的遺憾。說來出巧,有關部門曾進行過勘察,發(fā)現穿巖山的巖石中還真含有金的成分。
站在村口你或許還會發(fā)現這樣的一個問題,有名有姓的穿巖十九座山峰,一般游客只能數出十八座,并因此有人一度將景區(qū)名稱改為十八峰。據當地人說,原本十九峰確實不錯,但在不久前的過去,有一座山峰已經飛走,在雞籠巖上方不遠處還留有山峰飛走后的痕跡。村里的老人會告訴你,他們的前輩還看到此峰的存在。究竟有沒有這樣的山峰,山峰是否真的能飛,如果飛走了,又飛到了什么地方,這也就成了一個不解的謎。這可能是當地老鄉(xiāng)與你開了一個玩笑,但要正確地將十九峰的名稱與每座山峰對上號,需要熟悉情況的人指點才行。
穿巖十九峰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除了秀麗的山水之外,還在于它的神奇。它是大自然的雕塑,而這種雕塑絕對不是隨意的,而是主題非常鮮明。有人說十九峰是佛教構圖,也有人說是西游記的“人物”體現。現在還有游歷穿巖的人不斷發(fā)現隱藏在山中的“人物”,這些“人物”確實沒有一個是超出佛界,或西游記人物范圍的。有人說十九峰的峰名中有七處是同佛教有關的,如泗洲峰、獅子峰、磬峰、卓劍峰、擺旗峰、文殊峰與普賢峰等。其實何止七座,望海、香爐、纜船、覆鐘、陽岫、幞頭等,何嘗不是佛教中內容。仔細品味,十九峰的起名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十九峰聳立在澄潭江的上游鏡嶺江和韓妃江相交的三角地帶。當你登上十九峰山頂時,你會發(fā)現穿巖十九峰這片以山峰、幽谷和綠洲組成的風水寶地,完全是在兩江的呵護和潤澤之下形成的。站在馬鞍峰東側懸崖峭壁前,你會感到自己立在一艘巨輪的前首甲板上,飛馳著的船只正劈開江水前進。登山在穿巖是一項非常有趣的旅游活動,尤其在春日,從山頂往下觀望,遠山近水,黃花綠葉更是美不勝收。十九峰之名皆以其形狀而得,峰峰酷似,峰峰相連,綿延1.5公里。十九峰峰峰有洞穴,峰峰有故事,從峰名的出典,從十九峰群山中的遺存,從山下百姓的傳述中均不難發(fā)現這里的景區(qū)不僅僅是可以直觀的自然景色,而且還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有些還留下了千古不解之迷。
馬鞍峰
有人也將此解釋成西游記中唐僧騎的白馬。在新婦峰的側面,前幾年人們又發(fā)現了將軍巖,這位威風凜凜的將軍說不定就是天蓬元帥,這位天蓬元帥和美麗的新婦在一起,那么你對十九峰中的西游記內涵完全有一種新的想象空間。新近,又在鵝鼻峰下發(fā)現了“童子拜觀音”奇妙結構。既然有了天蓬元帥和小白馬,那么唐僧師徒中的其他幾位呢;既然有了童子在拜觀音,那么觀音又在何處,是不是就是那尊新婦峰。群山中還能發(fā)現什么秘密,還得獨到眼光與奇妙的構想。
山峰形態(tài)如此酷似,這在其它風景名勝地并不多見,自然山峰與文化的如此巧妙結合又是穿巖十九峰中最大的亮點。
順著登山古道,你可以由遠及近地觀察途中的珍稀古樹與不斷變化著的山形。十九峰峰峰有路,路可達峰頂;峰峰有穴,穴可避風雨,但旅游者的主要目標應是新、老穿巖與望海峰等。
穿巖洞總面積有24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00余人。洞內有清泉一穴,終年不枯。洞中供炎帝、神農和箬殼三尊神像,香火終年不絕。馬鞍峰峰頂山背上是觀景佳地,兩江在山峰前匯合,峰下的崖壁超過九十度,奇險無比。佇立山巔,任憑微風吹拂,耳聽松濤,眼觀山花,別有一番情趣。
望海峰:是穿巖十九峰中的最高峰,登頂觀景,風光感受又有不同。此處望海實有困難,如果將海理解為觀世音菩薩所在的南海是可能更加合理。在望海峰之上,阡陌山川,峰回路轉,溪流環(huán)抱,山村炊煙,全可一覽無余。
穿巖又有新老之分。老穿巖在獅子峰南端,環(huán)境非常幽靜,自然生態(tài)上乘?稍谏巾斢^看對面臺頭山景區(qū)的風光,尤其雨天,老穿巖與臺頭山之間的峭壁掛滿水簾瀑布,落水聲震撼整個山谷。平日里,這里是組織野外活動的理想之地。山頂有平臺,相傳方臘起義時曾在此扎寨,四周還有野果山珍。老穿巖還有明太監(jiān)高啟潛之墓。明末時,高一路南逃,至此滯留并死葬于此。墓前有高親手所植檜柏,有石坊題額“皇明欽命總提督江北各藩鎮(zhèn)兵馬并沿江一帶水師整理船只器械催攢一應糧餉便宜行事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諱起潛龍?zhí)陡吖埂。墓葬在“文革”時被毀,現尚有遺跡保存,諸物蕩然。離老穿巖不遠,有百郎洞,相傳大禹治水時曾有百余名治水英雄在此駐扎,后人曾在此修有百郎殿。
十九峰所在地雅莊村是一個古老的村落,全村基本姓張,因此村名同時被稱為下張。村中建筑有大宅古街,環(huán)境有古木清池,族中有長幼輩分,是中國氏族村居的一個縮影。據記載雅莊建村在明代,祖上來自于江西紅都,曾有人在新昌做官,死后葬在村后山上,后裔留有兄弟兩人守墓,自此也就有了雅莊村的開始。
穿巖山與雅莊村周圍分布有大量泉穴,泉穴之多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濟南為泉城,我們就可以稱雅莊為泉水王國,是穿巖風景區(qū)建設中極可利用的資源。這里的泉水終年不枯,分布遍及山頂直到山腳。位于山頂的有穿巖洞后端的巖泉;位于半山腰的在香山坪,過去此地有一規(guī)模中等的尼姑庵,庵中所有用之水皆出自該泉;山腳更多,自外山頭到泉塘灣的整個風光帶,斷斷續(xù)續(xù)地發(fā)現有多處泉群。在通往香山坪靠近外山頭的登山小路旁,人們常常發(fā)現有很多泉眼涌出清泉,但不知終究有多少泉眼。其中有一處早被利用,開鑿成一口敞開式的水井,足足供應了近半個村莊的生活用水;再一處是狗頭山山腳,另一處是泉塘灣。狗頭山腳與泉塘灣泉眼集中,尤其是泉塘灣,泉眼多處發(fā)現,泉塘灣之名由此而來。泉塘灣是位于鵝鼻峰下的一處山岙,估計從來沒有人考察和統(tǒng)計過此地的泉眼數量,其中有一小池名為“四泉塘”,可見泉穴相當集中。雅莊的泉水均屬冷水泉,泉水附近的莊稼可能由于溫度較低,長勢受到抑制,狗頭山山腳的水稻產量一般低于其它地塊,估計就是受此影響。其中有一處位于泉塘灣水庫之下的池塘,水溫之低,讓人印象頗深。池水清澈見底,池中魚蝦不生,即使是炎炎夏日,如手及水,就有刺骨之冷,水性極好之人也從不敢下水游泳。
該村由于特定的氣候條件,除一般農產品質量較外地優(yōu)越之外,還有外地稀罕之物,如糖梗、冬菜等。糖梗形狀如微型甘蔗,但甜份超過前者好多。另有一種農戶家中加工的“冬菜”更是新昌一絕,村民稱為“倒篤菜”,是一種有特殊風味的腌制菜。
游覽十九峰進入雅莊村前,應在橋頭一處叫大王廟的小村子稍作停留,該處是觀察十九峰全景和拍攝留影的最佳地點。
旅游攻略
新昌縣位于浙江省東部,屬于紹興市,是浙東、浙南黃金旅游線的樞紐。新昌縣自然風光秀麗,人文古跡眾
多,素有“東南眉目”之稱。境內有大佛寺、穿巖十九峰、沃洲湖三個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新昌以其獨特的“佛教之旅”、“唐詩之路”、“山水風光”等眾多特色旅游線路打動無數游客的心。
十九峰從北到南,魚貫列隊,形態(tài)各異,登上十九峰,峰峰有險路相通。峰巔四周凌空,雄姿若驟馬騰云,即馬鞍峰;懸?guī)r盡處伸出高臺,其下峭壁千丈,壁間一洞,遙望透光如明珠,相傳大禹治水纜船處,名纜船峰;沿馬鞍峰東側懸崖尋路而下,忽現一洞,東西相通,穿巖之名由此而來。經過99步臺階,可登望海峰,這是諸峰中最高之峰,站在峰顛,極目遠眺,青山綠水,田園村落盡收眼底。
新昌大約距杭州150公里,紹興70公里。從上海坐車4小時,杭州汽車東站坐車2小時可到達新昌。杭州最早一班車是7點,從新昌返回杭州最遲一班車是17點30分。車是到新昌北站。出北站門,坐6路車可到大佛寺,很近。大佛寺游玩結束后,在門口還是坐6路車到西站,在那換乘去穿巖十九峰風景區(qū)的車,20多公里,半小時車程。有一點千萬千萬記住了,先不要到穿巖十九峰,而是先到千丈幽谷,這小小的差別帶來的旅游樂趣大相徑庭,下文我專門闡述。
費用
杭州到新昌的快客車票是54元 新昌公交車統(tǒng)一價1.5元 新昌到穿巖十九峰票價是4元 大佛寺門票50元 游玩2小時 穿巖十九峰門票20元 游玩1小時 千丈幽谷門票20元 游玩1小時 穿巖十九峰
游后感
穿巖十九峰風景區(qū)是《笑傲江湖》和《射雕英雄傳》的外景基地,實地看過后,感覺比電視里強上百倍。
進入千丈幽谷景區(qū),你肯定不會想到首先要穿過一個600米長的隧道。隧道里日光燈有些壞了,某些地段伸手不見指,我一個人走在里面,只聽到腳步聲和自己的心跳。然后,一出洞口,豁然開朗,象進入了桃源仙境。只見眼前山巒俊秀,碧池處處,綠林滿目,仿佛桂林的山,漓江的水從天而降。因細雨蒙蒙,整個景區(qū)煙霧繚繞,好似一幅濃筆的山水畫。說來也奇怪,就是這樣一條天然峽谷,幾乎沒有什么景點,但它以純真,以其完整的自然原貌讓游人叫好,也吸引得我尋尋覓覓,流連忘返。我在想,當地的旅游主管部門是否也意識到這一點,看到太多的旅游景點,在山水景點中過多地增加了人為雕鑿的痕跡,很可惜。
提一下兩處景物,一個是“生命之根”,一個是“生命之母”,人類繁衍生息的生殖器官,在大自然里以原始的石頭實物,突兀地展現在眼前,人們在此駐足,小聲議論,也許想到更多的是生命的偉大。走出千丈幽谷,來到一處山中平原,阡陌縱橫,一派恬適安逸的田園風光。舉目遠眺穿巖十九峰,見十九座山峰手牽手地并排佇立,從北到南,綿延起伏,風姿各異。這十九座山峰不僅峰峰有名,而且其一巖一洞一溪一瀑一潭,或聽其故事,或聞其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