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子,是整理頭發(fā)、梳妝打扮的工具,F(xiàn)如今梳子的作用不僅僅只有梳妝了,它還演化成一種保健的工具。醫(yī)學(xué)專家說:正確的梳理頭發(fā)可以美化容貌,保護(hù)頭發(fā),保健大腦等作用。
那么梳子是誰發(fā)明的呢?原來是軒轅黃帝的第二室妻子方雷氏,而發(fā)明的靈感來源于魚刺。讓我們了解一下梳子的發(fā)明過程吧。

軒轅黃帝第二妻室名叫方雷氏,是一位非常有心計的女人。在黃帝第一妻室嫘祖發(fā)明養(yǎng)蠶后,她不甘落后,敏思苦想之后,發(fā)明了骨針。她把絲線穿在骨針尾部,縫起衣裳飛針走線,黃帝宮里大小婦女沒有不佩服的。但是,有些事情仍然經(jīng)常讓方雷氏心里發(fā)愁。原來她所掌管的黃帝宮20多位女子,經(jīng)常蓬頭垢面,一遇到重大節(jié)日,她總要把這些女子叫來,逐人用她自己手指把每個女子頭上蓬發(fā)一一捋順。有時,連五個手指都捋破了。

話說有一年,河里發(fā)了一場大洪水,給黃帝發(fā)明舟船的狄貨,從洪水中撈回十九條比胳膊還粗的大帶魚。他非要黃帝第三妻室彤魚氏給他作熟吃(彤魚氏在黃帝宮里專管人們的飲食住行),不料,彤魚氏有病不能下床,狄貨只好去找方雷氏。方雷氏按照彤魚氏平時作魚的方法,把石板用柴火燒熱,把帶魚放在石板了,上下翻滾,不一會帶魚就燒熟了。狄貨一口氣吃了3條,魚刺堆了一地。方雷氏隨手揀起一根,折了一節(jié),左看右看,非常美觀,不由得用帶魚刺梳刷披在自己肩上的亂發(fā)。開始,她是無意,誰知,不大一會,蓬亂的頭發(fā),被梳得整整齊齊。連她自己也弄不懂為啥蓬亂的長頭發(fā),用魚刺怎么能捋順,梳得整齊呢?方雷氏把這些帶魚刺暗暗收藏起來。

第二天她就把這些帶魚刺折斷成一扎長的短節(jié)節(jié),叫來她身邊的所有女子,一人發(fā)給一節(jié)帶魚刺,教她們?nèi)绾问犷^發(fā)。一群女子嘻嘻哈哈都動手梳起來。開始,有的女子不會使用,魚刺扎進(jìn)頭皮,有的用力過大,一下子把帶魚刺折斷了。有的女還說,這不如用兩手指頭理頭發(fā),又保險還能抓癢。此事雖然失敗了,但方雷氏并沒有放棄帶魚刺對她的啟發(fā)。用什么東西能代替帶魚刺呢?方雷氏苦苦思索,日夜設(shè)想。有一天,她遇見黃帝手下專做木工的睡兒,她把帶魚刺拿出來,要求睡兒依照帶魚刺,做一把木質(zhì)的梳子。睡兒看了看帶魚刺,告訴方雷氏,可以做,就是沒有這種工具。不過,先讓我試一試。

過了幾天,睡兒用一塊木板作成一把帶魚刺式的梳子,拿來叫方雷氏看。方雷氏不看則罷,一看,噗哧一下笑得直不起腰來。睡兒不明白什么意思,方雷氏笑著說,這刺比手指頭還粗,簡直像個耙地的耙子,這怎么能用來梳頭發(fā)呢?睡兒也笑了。但他并沒叫方雷氏失望。回去后,他叫幾個會做木工活的弟兄,一起商量研究,最后終于用竹子給方雷氏作成了一把梳子。方雷氏看后,非常高興。一開始,梳子只是在宮中流行,由于梳子的簡單實用,慢慢的流入到宮外,普通老百姓家也開始用梳子梳理頭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