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巴彥淖爾8月4日電 題:探訪內(nèi)蒙古戈壁深處的“移動界碑”
中新網(wǎng)記者 張林虎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拉特后旗北與蒙古國接壤,近200公里的邊境線蜿蜒在2.5萬平方公里的草原與戈壁間。在這里,一群特殊的身影常年活躍在邊境一線,他們既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更是守護國土的護邊員。他們用腳步丈量著每一寸土地,用日復(fù)一日的堅守,在祖國北疆構(gòu)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成為名副其實的“移動界碑”。
圖為護邊員嘎達準(zhǔn)備出發(fā)!埗 攝
晨光啟程護邊路
清晨5點,天剛蒙蒙亮,烏拉特后旗寶音圖邊境派出所護邊員嘎達已穿戴整齊,挎上望遠鏡和對講機,騎上摩托車駛離蒙古包,開始了一天的邊境巡邏。他身后是一望無際的戈壁草原,遠處的邊境線在朝陽的映照下若隱若現(xiàn),勾勒出雄渾的輪廓。
嘎達負(fù)責(zé)的管段長約40公里,沿途沒有像樣的公路,只有牧民踩出的土路和崎嶇的山坡。摩托車在碎石與溝壑間顛簸,嘎達卻操控自如,熟練地避開障礙物。他時不時停下車子,舉起望遠鏡,仔細觀察著遠處的動靜,生怕錯過任何異常。
“這一帶雖然人少,但責(zé)任重大,任何一點不對勁都可能關(guān)系到邊境安全,絕不能馬虎!备逻_拍了拍車座上的灰塵說道。
中午時分,戈壁上的太陽格外炙熱。嘎達來到一處高地,拿出隨身攜帶的干糧和水壺,簡單地解決了午餐。他指著不遠處的一片濕地說:“那里是野生動物的樂園,也容易引來偷獵者,每次巡邏到這兒,都得格外留意,這是重點巡查的區(qū)域!
傍晚,夕陽為戈壁鍍上一層金色,嘎達在巡邏途中遇到了同為護邊員的巴仁。兩人立刻交換起各自的巡邏情況。巴仁表示,最近邊境一帶整體平穩(wěn),但由于近期惡劣天氣較多,部分地段的鐵絲網(wǎng)有所松動,需要及時加固。兩人商議后,決定第二天組織附近的牧民一起前來維修,確保邊境設(shè)施完好。
圖為護邊員在戈壁深處巡護。 張鼎暉 攝
牧民同心守家園
“沒有國家的邊疆和平,哪有牧民的幸福生活!边@是嘎達常掛在嘴邊的話。在他看來,守護邊境線不僅是責(zé)任,更是為了守護牧民們安穩(wěn)的日子。而在牧民心中,這些護邊員也是他們最可靠的“鄰居”和“守護者”。
牧民阿拉騰陶格斯提起護邊員滿臉感激:“有他們在,我們心里特別踏實。有時候羊跑遠了找不回來,只要打個電話,他們很快就會趕過來幫忙。他們就像我們身邊的守護神,有他們在,我們過日子都安心!
護邊員們熟悉當(dāng)?shù)氐拿恳淮缤恋兀私饽羺^(qū)的各種情況,不僅在護邊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時刻為牧民們排憂解難。無論是幫牧民尋找回走失的牲畜,還是協(xié)助處理牧區(qū)的突發(fā)狀況,他們總是隨叫隨到。這種雙向的信任與互助,讓邊境線上的鄰里關(guān)系格外融洽。
“我們這兒人雖然不多,但責(zé)任可不小。每家每戶都是‘眼睛’,發(fā)現(xiàn)可疑情況會立刻上報。這么多年來,我們這兒能一直平平安安,就是因為大家心齊。”巴仁的話道出了邊境守護的關(guān)鍵。
圖為護邊員用望遠鏡觀察情況!埗 攝
腳步丈量忠誠印
在烏拉特后旗漫長的邊境線上,像嘎達、巴仁這樣的護邊員還有很多。他們駐守在不同的管段,有的騎著摩托車穿梭于戈壁,有的牽著馬或駱駝行走在山地,有的則徒步踏過草原深處的每一寸土地。他們的裝備或許簡單,工作或許平凡,每天重復(fù)著觀察、記錄、上報的流程,默默承受著風(fēng)霜雨雪的考驗,但正是這一個個看似微小的堅守,匯聚成了守護邊境安全的強大力量。
“護邊員是我們邊境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們熟悉地形,了解牧區(qū)情況,很多問題都是靠他們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并處理的。他們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佩。”寶音圖邊境派出所所長曲向東說。
嘎達告訴中新網(wǎng)記者,在草原上,每一個牧民都是時刻在崗的哨兵,都是一座牢固的“紅色堡壘”。“雖然每天做的都是重復(fù)的工作,但只要看到邊疆穩(wěn)定,牧民們生活幸福,就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