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消息,蘋果中國官網顯示,AppleStore大連百年城店將于2025年8月9日20:00停止營業(yè)。據深圳新聞網稱,這成為蘋果中國首家關停的直營店。
針對停業(yè)的原因,界面新聞致電蘋果大連百年城店,客服稱“原因暫時不是很清楚”。對于停業(yè)后是否會在附近再開新店,該客服表示,“暫時沒有收到通知!
該店關閉之后,蘋果在大連將僅剩下恒隆廣場一家門店。

蘋果中國官網顯示,AppleStore大連百年城店將于2025年8月9日20:00停止營業(yè)
蘋果曾在五年前關閉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線下直營店,但僅兩天后其附近的新店就開業(yè)了。
據新京報報道,位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6號樓的蘋果Apple Store于2020年7月15日停業(yè)。該店從2008年7月開始運營,是蘋果在國內的第一家線下直營零售店。但在老店關閉后,位于不遠處的三里屯新店于當年7月17日正式開業(yè),并進行全新升級,不僅面積更大,設計理念同步提升,更貼合 “沉浸式服務” 的用戶體驗定位。
此次關閉大連百年城店的同時,新的直營店在深圳即將開張。
7月25日,蘋果中國官網宣布,Apple Store深圳前海壹方城店將于8月16日開幕。這將是深圳第三家蘋果直營店。官網信息顯示,目前蘋果在中國大陸共有49家直營店(包括大連百年城店和深圳前海壹方城店)。其中,上海8家,北京5家。

Apple Store深圳前海壹方城店將于8月16日開幕
從市場數據來看,近年來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蘋果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銷量和份額出現下滑。專業(yè)咨詢服務機構IDC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蘋果出貨960萬部,占據13.9%的市場份額,降至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五位。
行業(yè)分析師認為,蘋果iPhone仍依賴“擠牙膏式”升級,AI功能因數據合規(guī)問題未在中國落地,快充、影像等硬件配置也被國產廠商超越。
蘋果在大中華區(qū)的業(yè)績也出現下滑。202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蘋果營收1243億美元,同比增長4%;凈利潤為363億美元,同比增長7%。期內,蘋果來自大中華區(qū)的收入185.1億美元,同比減少了11%,低于市場預期的213.3億美元。2025年第二財季,蘋果大中華區(qū)營收為160.02億美元,同比相比下降2%,連續(xù)七個季度負增長。
針對蘋果在大中華區(qū)的業(yè)績下滑,TechInsights移動終端團隊表示,中國補貼政策及本土品牌競爭加劇是主因。盡管,蘋果通過降價和推出符合國補政策的iPhone 16e試圖提振銷量,但效果有限。
IDC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1250萬部,市場占有率為18.1%,位居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位;VivO、OPPO、小米分別位于第二、第三和第四位。
延伸閱讀
美媒爆料:富士康要求中國員工從印度撤離
當地時間7月2日,美媒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美國蘋果公司最大的iPhone組裝商富士康,已要求數百名中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從其位于印度南部的iPhone工廠返回國內。具體原因尚且不明。
據該知情人士透露,這一行動始于約兩個月前,目前已有300多名中國大陸員工撤離,眼下留在印度的主要是來自中國臺灣的支持人員。報道稱,蘋果公司代表拒絕對此置評。富士康也未回應電子郵件置評請求。
美媒提到,蘋果首席執(zhí)行官蒂姆·庫克曾稱贊中國組裝工人的專業(yè)技能,并強調這是蘋果在中國設立主要生產基地的關鍵原因,而非僅僅出于成本優(yōu)勢的考量。
同時,為加速擴張,富士康在印度部署了大量經驗豐富的中國工程師,這些管理人員在培訓印度富士康員工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印度四年前才開始規(guī)模化組裝iPhone,如今已占據全球產量的五分之一。此次中國員工撤離,將對蘋果在南亞的制造業(yè)拓展計劃造成沖擊。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中國員工的撤離將延緩印度本地員工的培訓進程和中國制造技術的轉移,可能導致生產成本的上升。此外,盡管這不會影響印度工廠的生產質量,但可能會降低裝配線效率。
該人士還透露,印度政府已獲悉富士康正在撤回中國員工,但未獲知具體原因,目前蘋果手機在印度的生產尚未受到重大影響。
彭博社報道稱,這一變動對蘋果而言來得不是時候。因為這家公司正準備與印度制造伙伴聯(lián)手擴大新款iPhone 17的產能,而富士康也正在印度南部新建一座iPhone工廠。

iPhone17系列被指系近年來最為紛繁復雜的一代
蘋果計劃到2026年底在印度生產面向美國市場的大部分iPhone,但此舉遭到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多次批評。5月,特朗普再次發(fā)出威脅,要求該公司在美國境內制造iPhone,否則須繳納至少25%的關稅。
不過,美國高昂的勞動力成本,使iPhone的在美生產根本不具備可行性。摩根士丹利美國公共政策團隊5月底發(fā)布的分析結果顯示,特朗普可能擁有對外國制造的iPhone提高關稅的法律授權,但這不會改變蘋果公司的海外生產策略。
《紐約時報》早前曾報道稱,蘋果公司雖已加速在印度生產iPhone,但仍在中國組裝iPhone中大部分的復雜組件,包括屏幕和面容識別技術模塊。這些組件經過一個被稱為“預裝配”的過程后再運往印度,最終在那里組裝成一部iPhone。因此,最終產品可以聲稱是在印度組裝的,但其實大部分工作是在中國完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最近,英國《金融時報》駐舊金山商業(yè)記者帕特里克·麥吉(Patrick McGee)在他的一本新書中,追溯了蘋果自90年代以來進入中國市場的歷程,做出了蘋果“被困在中國”的歪曲見解,還宣揚“沒有蘋果,中國就不會是今天的中國”的傲慢斷論。
據港媒《南華早報》3日報道,當地時間周三,在華盛頓智庫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的一場活動上,這種觀點遭到許多中國研究專家的反對。
“如果一切可以重來,他們(蘋果)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嗎?” 哈佛商學院教授梅格·里斯邁爾(Meg Rithmere)認為,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她接著說,“中國正在掀起一股巨大的創(chuàng)新與生產浪潮,錯失這一機遇,蘋果就不會成為今天的自己!
里斯邁爾還指出,即便沒有蘋果、特斯拉等美國企業(yè),中國企業(yè)“也可能”能夠趕上美國公司,而且如今的中美商業(yè)關系并非只有中國在獲益。
她表示,美國企業(yè)“希望留在中國市場”,不僅僅是為了營收和勞動力,“這實際上是為了學習和了解競爭對手的動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