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毒子之迷二
孝敬皇帝李弘是唐高宗第五個兒子,也是武則天所生的長子。李弘曾登上太子的寶座,卻在高宗上元二年(675)四月隨父皇、母后游幸洛州合璧宮時,突然死于宮中綺云殿。年僅二十四歲的李弘不以壽終,給后世留下了一個疑問,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傳統(tǒng)的觀點依據(jù)《舊唐書》、《新唐書》、《唐會要》等歷史文獻記載,認為李弘是被母后武則天鴆殺的。其理由是:
一, 李弘深得父皇高宗的鐘愛,立為太子后,仁孝謙謹,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時高宗出幸東都,嘗命李弘留京師監(jiān)國。 咸亨四年(673)八月,高宗因病還令李弘受諸司啟事,實習朝政。這一切表明,高宗慮及自己身體不支,有禪讓太子之意。而武則天眼見兒子長大成人,又很能干,有礙自己奪取王位,故派人把李弘鴆殺了。《舊唐書》卷—一六《承天皇帝倓傳》曰:“天后方圖臨朝,乃鴆殺孝敬。”是有道理的。
二,李弘與武則天之間的確有矛盾,主要反映在兩件事上:
第一件事發(fā)生在咸亨二年(671),時李弘留在長安監(jiān)國,發(fā)現(xiàn)宮中幽閉著他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姐姐義陽、宣城公主,她倆為武則天情敵蕭淑妃所生,此時已是三十多歲的老姑娘了。李弘懷著惻隱之心,奏請父皇恩準她們出嫁,豈料這事違背了母后的旨意,武則天非常氣憤,馬上把兩位公主許配給了衛(wèi)士。由于太子奏請數(shù)迕旨,最終失愛于母后。
第二件事是太子選妃未能如愿。原來,太子妃初選的是司衛(wèi)少卿楊思儉的女兒,望族出身,書、香門第,又有殊色?墒,就在定下婚期后,姑娘竟被武則天外甥、韓國夫人子賀蘭敏之“逼而淫焉”,婚事被荒暴地破壞了。這就造成李弘同母后娘家人的宿怨,加深了母子感情的裂痕。李弘對抗武氏家族,武則天當然不會容忍的。
然而,現(xiàn)世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李弘并不是武則天殺害的,而是死于肺結(jié)核。ü糯Q癆瘵)。其根據(jù)是:
一,有關(guān)鴆殺李弘的記載,以《唐會要》和《新唐書》最肯定,但兩書晚出,所據(jù)或為后世的傳說,或為間接的史料,并不能作為武則天鴆殺李弘的直接佐證。宋朝史學名家司馬光稱:“《實錄》、《舊傳》皆不言弘遇鴆!憋@見“鴆殺說”值得懷疑。
二,李弘奏請出降蕭淑妃之女,盡管不合母意,但這一舉動無論如何也達不到威脅武則天當政的地步。實際上,武則天聞訊只是“即以當上衛(wèi)士配之”了事,根本沒有結(jié)怨殺子的理由。況且,李弘奏請事在高宗咸亨二年,距離他的死期上元二年,隔四個年頭,武則天不會記恨四年才想到殺子。
三,武則天自高宗顯慶五年(660)就已參預百司奏事,大權(quán)在握,時稱“二圣”。太子李弘即使監(jiān)國,也難以構(gòu)成對武則天的威脅。
四,早在咸亨二年,李弘就因癆瘵纏身,不能勝任監(jiān)國重任。時隔四年,當他死后,高宗在《皇太子溢孝敬皇帝制》中說,李弘自立為太子后就染上癆瘵,又接受父君之命,帶病理政,以致操勞過度,使舊病加劇,最終病卒。很清楚,李弘是癆瘵惡化而死。
五,對于武則天來說,她雖不一定精通醫(yī)術(shù),但癆瘵是不治之癥應是了然于心的,沒有必要去加害一個將要死去的親生兒子。
事實上,李弘死后,武則天曾用寫經(jīng)造功德的形式為他祈福,表達了內(nèi)心的哀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