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腿將軍:張靈甫簡介 |
張靈甫(1903.08.20~1947.05.16),男,漢族,陜西省長安縣人(現西安市長安區(qū))。原名張鐘麟,字靈甫,后因殺妻案改名張靈甫,字鐘麟。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中將軍銜,參加過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曾任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長。1947年5月16日,于解放戰(zhàn)爭之孟良崮戰(zhàn)役中被擊斃,終年44歲。 張靈甫將軍作為抗日鐵軍74軍的一名將領,抗戰(zhàn)八年連年對日血戰(zhàn),參加了主要的對日會戰(zhàn),參加過南京保衛(wèi)戰(zhàn)、蘭封會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南昌會戰(zhàn)、上高會戰(zhàn)、兩次長沙會戰(zhàn)、浙贛會戰(zhàn)、鄂西會戰(zhàn)、常德會戰(zhàn)、長衡會戰(zhàn)、湘西會戰(zhàn)等歷次會戰(zhàn),多次負傷不肯下火線,取得了輝煌的抗戰(zhàn)業(yè)績,被大家公認為常勝將軍。 腿被鬼子機槍掃斷,只因無意中看到報紙上登載的戰(zhàn)時軍人不宜在外就醫(yī)的消息,便不顧醫(yī)生阻攔執(zhí)意提前歸隊,趕回前線,以致張這樣的美男子,竟得了個“瘸腿將軍”的外號。 有人只知張是猛將悍將,以為他驕氣盛匪氣重,當他是張飛李逵一樣勇而無謀的急先鋒,這個是誤解。張其實是正宗的儒將,其人身材高大且容貌英俊,尤其張先就讀于北京大學歷史系,后投筆從戎入黃埔。文北大,武黃埔,文武均是當時最高學歷,且善書法,著有多本軍事書籍及文章,張在文化素養(yǎng)普遍較高的國軍將領中也可算是難得的才子。 生平簡介: 1903年8月20日,張靈甫出生在長安東大鄉(xiāng)東大村的一戶農家; 1923年考入北大歷史系,期間同第一任妻子邢鳳英結婚; 1925年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 1926年10月,第1軍第21師步兵排長見習官,后升任排長; 1926年秋冬,第1軍第21師連長; 1928年12月29日,第1軍第1師第2旅6團1營2連連長; 1929年5月,第1軍第1師獨立旅第2團3營9連連長; 1930年5月,第1軍第1師獨立旅第2團3營少校營長; 1932年冬,第1軍第1師獨立旅第1團中校團副; 1933年,第1軍第1師獨立旅第1團上校團長;期間同第二任妻子吳海蘭結婚; 1935年,因吳海蘭拿走其機要文件且拒不承認而槍殺妻子,被判死刑入獄; 1937年,獲釋出獄,回到西安閑居,同第三任妻子高艷玉結婚; 同年,在試圖重回老部隊第1軍未果后,任第51師師部高參; 1937年10月,第74軍第51師第153旅第305團上校團長; 1938年3月,第74軍第51師第153旅副旅長 1938年9月,第74軍第51師第153旅少將旅長; 1940年冬,第74軍第58師副師長; 1941年10月24日,第74軍第58師代師長; 1941年冬,第74軍第58師少將師長;<, /SPAN> 1944年5月,第74軍副軍長; 1945年2月20日,授予少將軍銜(同月保送入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第二期深造),與第四任妻子王玉齡結婚; 1946年4月20日,第74軍中將軍長兼首都警備司令; 1946年5月至6月,陸軍整編第74師中將師長(第74軍整編番號更為陸軍整編74師) 194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戰(zhàn)役之中,戰(zhàn)死,時年44歲。 歷史評價: 張靈甫將軍是一個愛國軍人。在抗日戰(zhàn)爭中帶領部隊打過無數硬仗、惡仗和勝仗,多次負傷。作為許多中國當代新人,可能只知道張靈甫及其74師(抗日戰(zhàn)爭期間稱74軍)在孟良崮戰(zhàn)役中被陳毅、粟裕將軍指揮的華東野戰(zhàn)軍全殲這一國共內戰(zhàn)歷史上的經典戰(zhàn)例,而對于張靈甫將軍在此之前的其他生平事跡,尤其是張靈甫在抗戰(zhàn)期間參與的許多和日寇軍隊正面進行的惡仗和硬仗卻知之甚少。張靈甫所在的74軍在解放戰(zhàn)爭前是一支抗日英雄部隊,在軍長王耀武將軍的率領下幾乎參加了抗戰(zhàn)8年內所有國民革命軍針對日軍的重大戰(zhàn)役,斃傷日寇無數,屢挫日軍精銳,創(chuàng)造了全國聞名的德安大捷,被譽為“抗日鐵軍”。我們有責任把這段真實的歷史昭告中國的后人們,使他們對于發(fā)生在60多年前那段中華民族的苦難歷程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和認識。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我們不應只以意識形態(tài)和個人成敗論英雄,能夠從歷史的高度上客觀、全面地評價張靈甫將軍作為一名職業(yè)軍人的一生所為,方不失為偏頗!芭d起于軍旅,而死于行伍,此為天經地義之事!笨芍^張靈甫一生命運的概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