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尖端武器裝備不但代表著綜合國力,而且代表著軍隊現(xiàn)代化的程度。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為世界5個(美、蘇、英、法、中)有核國家之一。本文要講述的,就是毛澤東與兩彈一星的故事。
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shù)
近代中國積弱積貧,由于沒有強大的國防,成了任人撕咬的肥肉,要使新中國成為誰也啃不動的硬核桃,真正站得住、不受人欺負,就要有尖端武器。毛澤東在1958年6月的軍委擴大會議上指出:“原子彈,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shù)。那么好,我們就搞一點。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10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
早在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就作出了研制核武器的戰(zhàn)略決策。毛澤東說:“我們要不要搞原子彈啊,我的意見是中國也要搞,但是我們不先進攻別人。別人要欺負我們,進攻我們,我們要防御,我們要反擊。因為我們一向的方針是積極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不是消極防御的。”第二年春,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進一步指出:“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原子彈。但是,過去我們也沒有飛機和大炮,我們是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我們現(xiàn)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后還要比現(xiàn)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贝撕,毛澤東又確定了“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發(fā)展核武器、導彈事業(yè)的方針。在這一方針指導下,中國既努力爭取蘇聯(lián)的幫助,引進“兩彈”技術,少走彎路,又強調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從培養(yǎng)人才、建立工業(yè)基礎設施等方面扎實起步。
在蘇聯(lián)的援助下,中國于1958年建成了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這一年,成立了以萬毅為部長的國防部第五部,負責領導特種部隊的組建工作;成立了以聶榮臻為主任的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負責統(tǒng)一領導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工作,不久國防部第五部合并到國防科委。1959年6月,蘇聯(lián)終止合同,隨后撤走了專家。毛澤東毅然決定: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8年時間,造出原子彈。他明確指出:“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極好!如果給了,這個賬是很難還的。”中央把原子彈工程定名為“596工程”,要造“爭氣彈”。
為了加強對“兩彈一星核潛艇”研制的領導,1962年11月,中央成立以周恩來為主任的專門委員會,具體負責尖端武器研制工程。中央專委根據(jù)毛澤東的指示精神,全國、全軍一盤棋,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進行統(tǒng)一調度,組織了全國大協(xié)作,解決了研制中遇到的100多個重大問題,安排了尖端武器所需的特殊材料、部件和配套產品等2萬余項的研制生產任務,大大加快了研制的步伐。從1963年3月起,北京的國防科研人員陸續(xù)遷往大西北核武器試驗場和研制基地,原子彈進入研制的總攻階段。經過千百次試驗,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于1964年秋研制出來了,但進行試驗卻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美國多次發(fā)出要打擊中國核基地的威脅。為此,中央專委提出了發(fā)展技術暫不試驗、不怕威脅盡早試驗兩套方案。毛澤東一錘定音:“要盡早試驗!边@就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后7個月,中國又成功地進行了飛機空投原子彈空爆試驗,有了可以使用的核武器。
氫彈與原子彈雖然殺傷原理是一樣的,但它是原子彈引爆的熱彈,因此威力要比原子彈大得多。制造氫彈也比原子彈復雜。為了突破氫彈技術,1960年起,在錢三強負責下,開始了對熱核材料性能和熱核反應機理的基礎研究。原子彈爆炸后,中央決定集中力量展開對氫彈的研制。1965年1月23日,毛澤東在聽取匯報時提出:“敵人有的,我們要有,敵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原子彈要有,氫彈也要快!敝芏鱽砹⒓匆笥嘘P部門作出全面規(guī)劃,中央專委批準了《關于突破氫彈技術的工作安排》,氫彈研制的關鍵難題一個個被攻破。氫彈按新的理論方案進行了設計研制。1967年6月17日8時20分,中國的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成為第4個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