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來信和市長“零距離”——上海“市長信箱”開通以來的見聞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10日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擔負一座城市管理重任的市長日理萬機,如果一封平民百姓的信件能夠出現在市長的案頭,得到市長批示和回復,那定是三生有幸的事。不過,在今天的上海,隨著一個特殊信箱的開通,群眾來信和市長“零距離”接觸已不是一件稀罕事。 無需注冊可給市長發(fā)信 2002年5月,上海政府門戶網上開通了“市長信箱”,今年是“市長信箱”開通的第五個年頭。昨天,記者從市信訪辦了解到,“市長信箱”的來信逐年遞增。2002年半年多時間里收到4549封,2003年全年上升到14480封,2005年則比2003年翻了一番,達到28559封!市民無需注冊,只要登錄“中國上!闭T戶網(www.shanghai.gov.cn),點擊左上角進入“市長之窗”的頁面,就能在頁面左下角微笑的韓正市長的照片下,找到“我的信箱”,進入撰寫郵件的頁面了。 市長真能看到我的信 家住昌平路的王德蓉是位重殘青年,一年多前,她得知市政府開設了“市民信箱”,很想申請一個。但是,當父親代替行動不便的她持相關證件去辦理申請手續(xù)時卻被拒絕。原來在信箱辦理的規(guī)章制度中有“非本人不能代辦”的規(guī)定。小王便給“市長信箱”發(fā)了一封電子郵件,建議從照顧重殘人出發(fā),允許家人代辦手續(xù),或派專人上門服務。 楊雄副市長很快看到了王德蓉的郵件,對她的意見很重視。一個月后,上海市民信箱電子郵件系統(tǒng)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就來到了小王的家中,為她辦理了“市民信箱”的申請手續(xù)。中心更改了規(guī)定,行動不便的市民可委托別人代辦。 一半郵件是參政類的 不久前,市民是偉剛通過“市長信箱”發(fā)來郵件,建議將獻血站與骨髓捐贈點合二為一。7天后,副市長楊曉渡在是偉剛的郵件上批示:請市衛(wèi)生局研究,請向建議人致謝。是偉剛的建議得到了市衛(wèi)生局和市紅十字會的贊賞和采納。如今,獻血和骨髓捐獻的志愿者招募活動已經合而為一。 至今年4月底,“市民信箱”共收到電子郵件76738件。對政府工作積極提出建議的參政議政類郵件占到了全部郵件的一半以上。 快速解決“急、難、愁” 隨著網上來信量的激增,市信訪辦成立了“市長信箱”工作室,在收到信件的5個工作日(最長不超過15個自然日)給予答復。 今年1月17日,上海金山區(qū)山陽鎮(zhèn)農民老王給“市長信箱”發(fā)來郵件,反映向陽村大興4組的一條石子路坑坑洼洼!笆虚L信箱”工作室立即將老王反映的情況函告當地鎮(zhèn)政府。不到一個月,一條平平整整的水泥路出現在村民面前。打印 糾錯 評論 主編信箱(責任編輯:劉笑冬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guī),遵守《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ば氯A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つ谛氯A網留言板發(fā)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ば氯A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⑴c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